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5篇 湘中大血脉——韶山灌区纪事
   “争什么!你以后有的是机会!”贺阿公瞪了青年汉子一眼,急切地恳求老胡,“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我才昂首挺胸走路,扬眉吐气说话。建设毛主席的家乡,我要算一个!”

    站在一边的青年汉子不是别人,正是贺阿公的儿子。

    贺阿公就靠着这样的真诚,精神抖擞地走在了十万建设大军的行列里。虽然他已经超龄。

    一个繁星满天的秋夜,贺阿公听一个小青年念完,立即迎着晚风,踏门而出。

    “夜深了,你老去哪?”小青年忙问。

    “你不是说,彻底地,就是一个心眼扑在革命的事上吗?早几天,华总指挥冒雨上工地,听取民工干部汇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况,他还找过我这个老倌子谈话,指示我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且照着去做。我要让总指挥放心呵!”

    小青年深深地感动了。刚才,他给老人读《人为民服务》,当念到“……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一句话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彻底”二字向老人作了一番解释。没想到老人不仅牢牢记在心上,而且马上见诸行动。

    此时此刻,贺阿公正把队里损坏了的畚箕,一只一只地收集起来,在月光下编织修补,并且干得是那么认真,那么畅快。

    一天,收工的哨子刚响过。

    猛然,“轰!”的一声巨响,砂石泥土像山洪般地奔泻而下,新开的渠道淹没了,战斗的工场填平了……

    大塌方,像一座大山挡住了前进的银河!

    随即,指挥部发来指示:六天突击完成一千方的垮方任务!

    “行吗?”有人犹豫了。

    “大山,拦不住愚公;塌方,挡不住我们!组织突击组,我来一个!”近古稀之年贺阿公竟然拍着胸脯站出来了!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又站出了五个棒小伙,和贺阿公组成了突击小组。贺阿公披挂上阵,担任了突击组长。每天凌晨四点,他就领着全组的同志上工地,摸黑担四十多担土才天亮。在高18米,运距150米的难工地段,每人每天平均工效达到了3.1方,创造了全连的最高纪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年们纷纷拥进突击组。突击组一下子由六人增加到了73人,突击组也不得不改成突击队了。

    “大山”很快就被这些当代的愚公搬开了,银河工程又浩浩荡荡地前进了!

    后来,七十岁的贺阿公和一群钢铁汉子一道,站在了鲜艳的党旗下,庄重地举起了右手,向党庄严宣誓。

    贺阿公只是一个代表和缩影,在修建灌区的战斗中,有600多人光荣入党,一万多人光荣入团,41000多人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故事二:

    从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所在的三湘分流地出发,沿着左干渠道边的人行道走六华里,渠道的右岸就是望梅大队。

    在望梅大队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望梅这一带,因为姓韩的人多,旧名韩家山,的确是个十年九旱、水源奇缺的地方。韩家山的田,多数是干鱼脑壳田,种田全是靠的望天水。老天爷不下雨,不仅田里没收成,连人吃水都很困难。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从银田寺到湘潭的通衢大道,路边有一个凉亭。因为水源缺乏,休息的人常常找不到水解渴,有人联想到当年曹操带兵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在壁上画了几株梅树,时间长了,大家就把这个亭子叫做望梅亭。后来有人还在亭边种了梅树,亭上装了匾额。建立人民公社后,这个大队就因此取名叫“望梅”。

    对于水,望梅的家家户户都有一本血泪斑斑的苦水账。

    韩阿公曾经讲述过自己的苦难经历:

    我出生那年,娘怀着我还不得不去担水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5篇 湘中大血脉——韶山灌区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