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篇 遍地明珠
帮助其盖房子,分田拨地。但老原一家却下不来,下来了三次,又上去三次,至今还住在山上。

    第一次是七十年代初,那时老原还只有十几岁。那一天他的八十多岁的祖父过世了,老原下山来请道士上山去给祖父做道场。县里武装部的政委其时正兼着县委书记,他听说山顶上还住着人,便随那些道士上山去访贫问苦。政委走出一身老汗,才勉强跟上道士。政委没有批评他们搞的“封建迷信”,却大动恻隐之心,苦口婆心动员老原一家下山来定居。那时老原的父母亲还在。一家人挡不住政府的一片好心,倒也是下山了。但住了不到三个月,他们还是悄悄地搬上山去了。

    第二次老原他们被动员下山是十年之后。县民政局和镇上一起筹了点钱,买下来一个生产队的保管室给他们居住。这次多住了三个月,又偷偷的搬回山上的屋里。

    第三次是十五年后,老原的孩子下山上学时,被蛇咬了,幸好事发地点离镇上近,抢救得快,才没出大事。这事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为了孩子及子孙后代的安全和幸福,政府强令老原搬迁。老原不想再搬。政府便以“退耕还林”为由,不准老原在山上种地做田了。老原是一个老实人,不想违反政策法令。这样老原一家才怏怏下山。

    最终老原还是回到了山上。这时他那上了大学的被蛇咬过的儿子也同意他回去。

    政府见无法让老原离开故土,便不再为难他了,替他接了根电线,照上了电灯,让他也享受一下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再提“退耕还林”的话题,还是让他去耕种他的祖上种了百把年的几分薄地。

    这一年老原家的老牛死了,老原和他老伴下山去又买了一头小牛。去他家的路太陡,四条腿的牛是无法爬上去的。老原让老伴用背篓背着牛,他自己则背着一样时尚的东西——洗衣机。

    老原家用的是山泉水。泉水是用竹子从后面的山坡上接下来的,一年四季流淌不息,既不要蓄水池,也用不着水龙头。老原将洗衣机摆放在院子前的桂花树下,用塑料布给它搭了一个棚子,另外支了根竹子让水直接流进洗衣机。

    现在旅游的人多了起来,很有一些人不往旅游地跑,爱往没有人去过的地方钻。老原家这个难走的地方,倒是不断有人来。山外的游客都带着照相机,都爱拍老原安顿洗衣机的土办法,觉得很搞笑。

    老原的洗衣机总是那么新,也不知老原家使用过这个洗衣机没有。

    现在老原家的生活和镇上没有多少差别,县广电局专门给他送来一口“锅”【接收器】,通过这口“锅”,他家收到的电视节目一点也不比镇上的差。

    山下有的,老原都有了。山下没有的好空气好水还有安静,他有。这样,老原就真的再也不必住到山下去了。

    其实老原并不是一个固执、守旧的人。

    三菱在上海那边做得好,找了一个男朋友也在上海做事。当初谈恋爱的时候,三菱以为他像她一样,不过是一个打工仔。待到了谈婚论嫁时,才晓得他是一个温州富商的公子。他本是可以接过家族的班的,因他逃婚,无法在家里呆下去了,只身来上海打工。温州地方有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子女都能够在本地找对象结婚,他【她】便能够继承遗产。否则便只能自己去闯天下。因有经商的遗传,三菱的男朋友依靠自己的能力也做得很好了,结婚时准备在上海买房子。

    三菱带着她的男朋友回老家来时,他一来就看上了她家门口那条宽阔的河流。离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是一个修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拦河坝,至今还发电、灌溉。这周围几十里的山区人民,几十年来,用的便是这个水电站发的电。三菱的男朋友看好的是这条河流的气势,还有那可以直接饮用的水质。上海和温州,都没有这么好的河水。

    他说他老了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7篇 遍地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