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篇 遍地明珠
定要住到这里来。

    三菱村里的乡邻,凡手头宽余点的,都把房子做到离此七八里外的镇上去了,人们羡慕镇上的热闹。三菱眼看自己今后也很难回来了,要回来也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怕父母亲在家里寂寞,怕他们想吃点什么弄不到手,更怕他们有个三病两痛就医不方便,也打算到镇街上买一块地,盖个下面开店上面住家的三层高的房子。但她的男朋友不同意,说丢下这么好的屋子而去凑热闹,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菱的男朋友听说在这老屋址上拆屋建屋,只要花在上海买几个平方米房子的钱,当即就表示要出钱替准岳父岳母盖一个房子。而这也正合老人的想法,他们也是怕了镇上的吵闹的,更是不愿离开这一河好水,还有自家后山那一山好柴。

    按照三菱未婚夫画出的图纸,房子很快便按要求给盖好了。

    一年后结成了夫妻的三菱夫妇回来探亲。一进屋门,三菱就满脸的不高兴,原来父母亲在这小洋楼里,照样烧的是柴火。冬天取暖,烤的还是木炭火,木炭里有没有烧成炭的烟蔸,也舍不得丢掉,让它继续冒烟。也就半年的工夫,整个房子白色的墙面,全部变成了黄颜色,就像一个外表貌美的少女,却是露着一口黑黄的牙齿。

    三菱这次回来,按计划本来只住三天,却住了一个星期。她第二天就请匠人进屋,把厨房里烧柴的灶砸得稀巴烂,把剩余的木炭全送给了别人。让把整个熏坏了的墙面,重做一遍仿瓷。跑到县里去购买了一套烧电的炊具,重新安装了电表,告诉村里管电的人,电费直接由她来支付,不许老人为了省钱省电再烧柴、烧炭。

    又一年过去了。三菱和她的丈夫再度回来检查房子时,这个亭立于一条大河边的冰清玉洁的少女,已是唇红齿白,风情万种。

    这对老人再也不敢熏坏女儿盖的房子了。做饭用电,取暖用电。一年下来,看到女儿结账,所花电费之少,令节约了一辈子的他们都感到吃惊。

    不出三年工夫,凡是盖了体面房子的人家,都学他们家的样,不再烧柴火了。还来不及盖新房的人家,也尝到了用电干净的妙处。一股清新之风,从三菱家起,悄然吹过山野。

    三菱的母亲身体好,却是眼睛不好使,见风流泪,奇痒难受,天天被手擦得通红。三菱买遍了所有的眼药,也未能见效,成了一个久治难愈的“养身病”。母亲的病痛,是女儿在外最大的牵挂。自从家里不烧柴火了,不出一月,母亲突然觉得神清目明,盘驻于眼睛深处的“虫子”悄然失踪。一照镜子,一双迷茫混浊了几十年的眸子竟清澈如水,通明透亮。母亲这一喜非同小可,赶紧打电话给上海的闺女。女儿大喜,忙问用了什么药?她好再去买。母亲想了半天,说恐怕是没有烧柴火了,不遭烟熏了。女儿一想也觉有道理,忙请教医生。医生也认可这种推断。三菱感慨万千地说:“早知如此,我一年出一万块钱电费,免了老娘被烟熏也值呵。”

    三菱母亲眼疾不治自愈的典型案例一经传开,更加坚定了人们对“电”这一清洁能源的看好。县里经营电饭煲、电炒锅等餐用电器的专店,这一年赚了个盆平钵满。见购买力这么旺盛,一个小小的县城,突然又多了几家电器店,其售后服务广告更是做得五花八门。

    又一年过去了。三菱和她的丈夫带着孩子回娘家时,最令他们入目的是:山更青了,因山的衬映,水更绿了。三菱的丈夫终日坐在河边不肯离开,他说他真不想再去上班了,马上就想回来居住。

    一些凑热闹搬到镇上去了的农民,也有了三菱丈夫的同感,纷纷想回来住。但有的已经回不来了,因为当初为了追慕热闹,他们已经放弃了宅基地。

    这个悄然而至的变化,皆因没有人上山砍柴了。只需要短短一个季节的生息休养,山上的柴草就会疯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7篇 遍地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