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篇 河源水传奇
    <er top">一

    2009年9月5日,当我听到河源市市委书记陈建华缓慢而坚定地说出“人类是要顺从自然还是要驯服自然,这是存在争议的。而我认为,人类理应顺从自然!”的时候,我脑海里闪出的是万绿湖波光粼粼的万顷水面。

    河源市是保持自然生态的典范。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旧称新丰江水库,现在叫做万绿湖。水库四季常绿,洗练如碧,湖水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这意味着可以直接饮用,被喻为广东最后的生命线。

    2004年,当浙江农夫山泉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钟睒睒在河源考察时,他站在新丰江大坝上发出感叹:万万想不到,广东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这么高,还能有这一湖净水!

    广东无疑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粤人敢为天下先,创造了让世人惊叹的奇迹,为中国成为新兴的崛起中的大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着冉冉上升的综合国力,然而,在生态环境方面许多地方却蜕变得无比脆弱。这其实是“同一个世界”面对的人类困境。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降水量重新分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态失衡的警报再一次拉响,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如今从空中往下看,被叹誉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带,密密麻麻的厂房、烟囱栉次鳞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偏重。

    可近在东江中上游的河源,居然还有最后一颗“绿色明珠”,储蓄了139亿立方米可以直接饮用的天然水,在我们惊异广东这些年创造财富腾飞的伟业之际,人们终于认识到:这才是广东最珍贵的财富,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这一池清水并非一代人努力的成果。从建国伊始,广东省、河源县历任领导人就对广东这条“生命之线”呵护备至,叶剑英、陶铸、陈郁、赵紫阳、习仲勋、梁灵光、任仲夷、林若、李长春、叶选平、张德江、朱森林、汪洋、黄华华、梁伟发……万绿湖水拥有着万年长绿之势,在这种气势背后,是这些领导人倾注的大量心血和关怀。

    2007年,这个荣耀的接力棒交到了时任河源市市委书记陈建华手中。

    在陈书记首倡和大力推动下,最近河源已经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签订《万绿湖直饮水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这不仅将极大保障三市数千万民众的饮水安全与生命健康,还使“水为财”终于成为现实。这意味今后万绿湖将成为河源地方财政绵延不绝的财源。

    让河源人民满意的还不止这些。据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河源市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一级标准,东江新丰江等江河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标准;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0.6%。河源是广东惟一没有下过酸雨的地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的地级市,也是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

    她没有愧对她的名字:河源!

    河之源,生命之源!永恒之源!

    水。这个仅仅四画的象形字贯穿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兴衰史的书写一部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治水史、护水史、文明史。他说:你看,尼罗河一次又一次的水患和一次又一次的不断治理产生了埃及文明;恒河年年的水患和治理产生了古印度文明;黄河无休止的水患和历代名贤对黄河的治理产生了黄河文明、中华文明。当我们推测地球之外的天体有无生命存在时,想到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水。人类自古就择水而居,古往今来大凡有村庄的地方,都会有一眼汩汩的泉水;而一座城市,旁边往往都会伴着一条浩荡的河流。

    千百年来,人与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当大禹将河山走遍,把龙门劈开,将那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33篇 河源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