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2篇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合浦为中心的入海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开发。

    1911年5月,一位名叫拉丕克的法国船长在中国做了一次水上旅行,之后,他写了一篇《兴安运河记》,讲述了他对灵渠的体验。他这样写道:

    我离开兴安,正是五月天的一个早晨,天气很好的时候,走过一带很平坦的路径,令我回想到一个湖边的长堤。跟着运河岸步行,经流过一片狭长的平原里,两岸竹木丛生,点缀风景。在右首,忽然见到一片水塘,清澈新鲜,对于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似乎走到一个干了的大湖沼的中间,这个大湖沼,就是这运河所经过的大盆地,而这条运河就变成一条由东北到西南的轴心。

    湘江与漓江的水,在某一时期也许互相灌注,我们很难考证它们是否同源。不过,我们至少可以证明西江与长江两条主要河流交通的存在。这已经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体;对于法国人这事体尤为重要,因为黑旗军打安南【今越南】的时候,似乎是经过这条运河运湖南米来接济的。

    从运动的观点来看,一个好水上运动的人,可以用一个特制的小汽艇,从安南东京区的东部出发,经龙州由水道航行到北京。

    跟着这条路线走,我们还可以运载九江的瓷器到广州去,如果从上海走海道的话,旅途上自然不需要这么久的日程。但是,在运河上行走的很有经验的船帮告诉我说,许久以来,运河的运输,还没找着别条路来代替。

    毫无疑问,灵渠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内河系统的重要一环,因为它的存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有了一条相当便捷的水上通道。

    灵渠,作为2200多年前的人类治水工程的杰作,其所包含的科学智慧确实令人惊叹。

    首先,在选址问题上,在没有测绘仪器的时代,当年的灵渠修建者怎么能找到漓江与湘江两个水系的最短距离?又如何隔着山岭重叠、森林密布的地理形势找到海洋河与始安水距离最短、高差最小的连接点?至今,人们还无法解释,当年的灵渠修建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么精确、这么巧妙的测量结果的。

    第二,铧嘴与大小天平人字坝的设计,铧嘴与大小天平的长度、宽度、坡度、夹角、落差比都有严格的比例和科学的规定,其所达到的精确的分流效果和缓冲功能,同样令当代科学家觉得难以思议。1986年11月,世界大坝委员会40多个国家的水利专家前往灵渠考察时,无不感慨。据说,西方国家几百年前才学会修建“人”字型大坝,而灵渠两千多前就创造了典范。正因此,学者杨柄才指出“这个铧尖是这个水利工程的设计思想的险峰”。

    第三,S形渠道的设计和陡门的运用,通过延长距离降低水位落差,减缓水流冲击,包含了流体力学的原理。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盛赞“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专家们认为,灵渠陡门是历史上最早的船闸,是现代电动闸门的鼻祖。现存最完整的灵渠南陡因此有“天下第一陡”之称号。因为陡门的存在,灵渠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跨越山岭的运河。在国外,最早的船闸直到1375年才在欧洲的荷兰出现,这时距离灵渠开凿的时代已经超过了1500年。

    第四,在堤坝坝基的加固问题上,灵渠的修建者根据“水泡千年松”的原理,用松木在大坝下面打成排桩,使它能够牢牢抓住下面松软的鹅卵石层,形成了牢固的坝基。灵渠的修建者似乎深谙结构力学的原理,拦水坝迎水面用的全部是几吨重的大青石。巨石的连接处有一个凹口以铁栓子连成一体,建构了非同寻常的稳定性。灵渠背水坡采用鱼鳞石和松木桩固定,每当水流带着碎石、泥沙越过前边的方块大青石,顺坡而下,抵达层层鱼鳞石,就冲进石缝之中,年复一年,鱼鳞石变得浑然一体,坚不可摧。灵渠的拦水坝并非我们通常所见的垂直的墙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2篇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