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篇 海河水系的沧桑
污染,受污染的水体约3000亿立方米,一些被严重污染的水体已不能用以灌溉。本已严重缺水,又如此不珍爱水,水怎能不紧张?

    据专家们预测,全球气候将进一步变暖,我国北方的干旱还将加重。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为首的近百位科学家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30年内,我国华北气温将继续增高,水资源将进一步短缺,生存环境将向不利方向发展。

    故而可以说,“南水北调”——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从哪调,调多少,怎么调……吸纳了来自生态环保、经济、地质、农业、物价、建设、文物保护等各个部门数千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召开了100多次研讨会,有5部委【局】,9省【直辖市】,24个不同领域的规划设计及科研单位参与,有6000人次的知名专家和110多人次的院士献计献策,产生了百余种比选方案,甚至争论一直与规划相伴相生。

    29

    调水,中国古已有之。早在2400年前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而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2200年前修建的都江堰引水工程,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有着悠久水文化传统的民族正创造着一个个新的调水神话……

    孙中山早在《建国方略》中的“水力之发展”篇里,就大胆地提出了开发长江三峡的宏伟构想,开启了中国人南水北调的梦想。

    从引滦入津到南水北调,见证了中国调水工程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实现质的跨越。

    河川径流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水资源,也是上、中、下游地区重新分配水资源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于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跨流域调水规划便应运而生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大规模、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已达160多项,分布在24个国家。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存在。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排在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之后。

    幸好,中国还有长江,为世界第三大河,每年入海的流量达到1万亿立方米,横贯南半个中国,中下游正好与最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也正因为有长江,这就使“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成为可能。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国家组织了阵容强大专家队伍,吸纳了来自生态环保、经济、地质、农业、物价、建设、文物保护等各个部门数千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反复复地论证了近50年。

    2000年,朱镕基主持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

    2002年10月,曾任水利部副部长,后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当主任的张基尧,就国务院审查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作了汇报。当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30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专家组的方案,举世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

    从那一天开始,除东北以外,中国的水系将重新规划,由江河单一地自西向东、南湿北旱,变为相对均衡的“四横三纵”,呈网状水系。

    “四横”——是珠江、长江、淮河、黄河。

    “三纵”——就是从长江调水北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3篇 海河水系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