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篇 海河水系的沧桑
曾决心治理海河水患。

    如康熙【1700年】亲自视察筐儿港,下旨修建北运河筐儿港引河。

    乾隆【1746年】降旨挖蓟运河旧河道,让河水直排入海。

    几代皇帝排洪的工程修建过不少,但对于治理整个海河流域的洪水,其力度仍属杯水车薪,因此根治不了天津的水患。

    5

    终于熬到了新中国成立。肆虐惯了的海河却不知好歹,在中国刚解放的当年,就给人民政府来了个下马威。1949年的大洪涝,致使河北省粮食亩产平均只有86斤,棉花亩产23.1斤。恢复时期全省吃国家统销粮食35.6亿斤。

    天津解放后,渐渐地人口多起来,城市膨胀开来,伴随着还有两样东西多起来:一是垃圾,二是污水。

    处理固体垃圾还好办一些,污水则顺着两条排污河直接入海。赶上雨季还好说,河水高涨,将污水顶到渤海的深处,让其自我净化。赶上冬春或缺雨的旱季,海水倒灌进海河,城市居民就得喝咸水。这咸水中可不光是海水中的盐,还有排出去的城市污水又倒流回来的东西。

    于是,在1958年7月,开始了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海河治理工程——“清浊分流”。其关键项目是修建海河大闸,想用它改变千百年来潮汐河道的现状,实现了咸淡水分家,借以保证城市用水,改善农业环境。

    建闸的基础工程长宽都在200米以上,闸室部分作业要在地下15米到地上20多米的范围内进行。通过当时最流行的“职工献计献策”,采用平行、立体交叉作业,昼夜施工保证进度。最惊心动魄的场面莫过于拦河坝合龙时:龙口水深10多米,潮差4米以上,底层淤泥5米多厚,巨大水流往复滚动,十几吨重的柴石枕抛下水便不见踪影。

    工人们把十几个柴石枕捆扎起来,一组一组向下推进,那干劲和勇气就像是战士冲锋陷阵。经过一秒不停的44个日夜奋战,终于驯服了海河,筑起一条坚实大坝。

    在建闸的决战时刻,早已身为国家副主席却仍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朱老总”的朱德,于1958年11月14日亲临工地现场视察,并当场题词:

    “努力跃进,提前完成建闸工程。”

    这给了参战的军民以巨大的鼓舞,又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完成土方420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2.4万立方米,闸门及机电设备安装1000多吨,一座雄伟的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海河闸终于落成了。

    6

    海河不光会涝,还会旱,会碱。皆由于山阻气流,雨水多集中在汛期,冬春两季缺雨干旱。

    1962年就在连续大涝后出现了大旱,害得海河水系的“扇面”河北省,遭灾面积达2400万亩,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

    就在这同一年,属于海河水系中的滦河,却发生特大洪水,洪峰流量达到3.4万立方米/秒,是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洪量达48亿立方米,给沿河及下游地区造成了1000万亩的洪涝。

    再说盐碱化,由于“大跃进”时搞了一块地对一块天的处处打坝截流,打乱了排沥通道,地下水位急骤上升,海河流域的盐碱地面积急剧扩大,由原来的1680万亩上升到2300万亩。原来的一些好地,也发生了盐碱化,整个华北粮食严重减产。

    好不容易扛过了这一年,转过年来——也就是1963年,被涝怕和旱怕的“海河儿女”,满心指望会有个好年成,胆颤心惊地走到8月,天津地区再次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8月1日至10日,海河流域西南上游地区连降特大暴雨,局部地区雨量最高达到2050毫米,创中国内地最高纪录。

    仅海河南系一次的降雨总量就达577亿立方米,产生径流量302亿立方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3篇 海河水系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