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8篇 红旗渠:一座中国精神的丰碑
一个战役,我们已经打赢了,自然灾害是事实,但是你光坐在那儿,等老天爷恩赐你,是战胜不了自然灾害的。不修渠也可以,我的乌纱帽保住了,但是遭罪的还是老百姓。我们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性原则不允许我眼睁睁地看着地里长不出庄稼,十几万人要翻山越岭远道去挑水吃,我们修渠为什么?为的是给人民一条生路,为的是林县的老百姓,为的是后代子孙,我们问心无愧。如果有错,那么责任在我,但是我说的全部都是事实,请组织上调查。杨贵在说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因为谭副总理是以工作认真严厉出名的。但是,谭副总理一句话没有说,一直在静静地听着他的发言。休会的时候,谭副总理是第一个步出会场的。会议结束以后,谭副总理马上派人组成调查小组,到林县调查,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杨贵说的,全部都是事实。谭副总理对林县修建红旗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明确要求河南省委一定要支持林县修建红旗渠工程,红旗渠的风波转危为安,让人们的心踏实下来,于是红旗渠工程全面展开。

    这两个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红旗渠的开工修筑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有了以杨贵为代表的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的带领,红旗渠才有可能在3年自然灾害极其艰苦的困难时期创造出“太行天河”的人间奇迹。

    这项治水的重大工程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并且经过认真报批各级领导机关,并且河南与山西省领导协商沟通共同支持下,才得以开工实施。1959年5月31日,杨贵和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李贵、县委书记处书记秦太生向省委书记处书记杨蔚屏汇报工作,谈到林县严重干旱缺水情况,提出到县境外寻找新的水源。6月11日,县委书记处举行全体会议,对林县干旱缺水情况和水利建设远景规划作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全县已建成的几条主要引水渠道,正续建的三座中型水库,还不能彻底解决工、农业用水,缺水仍是林县的主要矛盾。要彻底摆脱干旱缺水的威胁,必须打破县域界限去外县寻找水源。于是,组织三个调查组,到相邻县考察新水源。县委第一书记杨贵、县委书记处书记周绍先率领一个组赴山西省平顺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县长李贵率一个组赴山西省陵川县,县委书记处书记李运保率一个组赴山西省壶关县。从调查考察的情况看,在淇河、淅河上游的壶关、陵川两县引水希望不大,有潜在能力的还是流经平顺县并绕林【县】涉【河北省涉县】两县边界的浊漳河。

    杨贵率领的县委调查组,从河顺公社步行出发,路过东岗、任村两个公社向平顺县进发。途中,考察了天桥渠从浊漳河引水情况,认为扩建天桥渠,引漳入林,北水南调,渠首海拔高程与分水岭470米的海拔高度相差太大,渠水通不过分水岭,效益太小,还访问了天桥断水文站。到达平顺县,他看了浊漳河流量,6月14日晚到石城公社,与公社党委书记及石城大队支书、大队长进行了座谈。在详细了解浊漳河发源地、枯水季节流量和汛期时的最大流量以及常年平均流量后得知,浊漳河发源于山西省,有榆次、沁县、屯留与长子三条支流,经潞城县、平顺县汇合为浊漳河,水源充足,常年流量为25立方米/秒左右,最枯季节流量也在10立方米/秒以上,汛期流量则更大。杨贵通过这次调查研究,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心情十分激动,认为解决林县缺水问题已有了指望。6月15日返回县委机关,他深谋远虑地设想,要解决水的问题,还是引浊漳河水入林县。他越想越高兴,就在地图上把几个设想“引漳入林”的源头:辛安村、赤壁断、侯壁断等引水地点用红铅笔重重地划了符号,表明要横下一条心,率领群众大干苦干几年,让漳河水流遍全林县。

    杨贵把自己到浊漳河考察的情况和引漳入林的想法,同县委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8篇 红旗渠:一座中国精神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