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0篇 大江作证——松花江抗洪纪事
德涅泊尔3型磁带录音机将洪水拍打江岸的声音录下来做在节目里,那是最早的合成录音报道。也是在那一时期,我们的报道形式有了突破,出现了口头报道和比较性的报道。印象深的是,我们将1932年哈尔滨发洪水时道外和道里区被淹与1957年党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抗洪,哈尔滨市区安全无恙进行了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宣传效果】。”

    正是这些奔波在抗洪前线和后方各条战线上的新闻工作者给我们后人提供了大量的记录着1957年抗洪场面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至今,他们对那些抗洪的感人场面依旧记忆犹新。在回忆中,他们这样写道,“令老人最难忘的还是解放初期的1957年那场大洪水……那时候就靠市民的义务劳动。为了保护太阳岛江堤,上到厅长下到市民,大家全都吃住在江堤上,每天的活就是扛草袋子走50多米,上跳板筑江堤,不论男女,不论官民,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干。看着领导和妇女都能扛着土袋子‘嗖嗖’地跑,【一位叫】朱俊峰【的同志】忘了红肿的肩头火辣辣的疼痛,【与大家】比赛谁干得多。【当时】每扛一趟都能得到一个小票,然后第二天的现场大喇叭就会播报前一天谁谁扛了多少袋湿土,也就是口头表扬5秒。洪水战胜了,江堤保住了,大家伙还是按月领工资生活,没发奖状,更没有一分奖金,就连中秋节的月饼都是每个人自掏现金和粮票买的……”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957年的那场特大洪水中,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了充分准备,为确保市区安全,为市区的江南堤防建设投资了300万元,为农堤投资了60万元。从当年4月份开始,就组织社会力量近63万人参加筑堤义务劳动,6月底完成了第一期土方任务36万立方米,其中包括一些重要堤段护脚工程。于7月10日恢复了哈尔滨市防汛指挥部,各区以区长为首也成立了防汛指挥部。8月初,二期筑堤工程全面动工,到8月22日全市共动员88.44万人次义务工,完成了部分石护坡、护脚的工程,使原堤加高加固。为抗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月下旬1.6万人上堤抢修松浦农田堤防。8月27日松浦区新开口地区—处决口,人民解放军冒雨抢险,终于化险为夷。9月2日滨洲铁路路基坍塌下陷,哈尔滨市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排除险情。8月28日哈尔滨段水位达到119.23米,在丰满水库又要加大放流的紧要之时,黑龙江和吉林省军区分别加派解放军支援抢险。由于高水位持续长达20天,这期间又连降9次大雨,遭遇7次4—7级大风,大堤脱坡366处,渗水、坍陷等险情也不断发生,但是,经15万人在大堤上昼夜抢险,所有堤段均安然无恙。当丰满水库要再一次加大放流量,达6000立方米每秒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防汛指挥部紧急动员17万人上堤,用100小时硬是将50公里堤防加高了1米。9月3日松浦区新开口至陈家岗堤防发生—段200米长的大脱坡,堤防被冲蚀四分之三。人民解放军在省军区司令员指挥下,奋战一昼夜,最终险情排除。9月6日6时,松花江水位达到120.30米,江北堤基薄弱的韩增店因水位过高,部分决口,淹地4万余亩,但此前人畜均已安全转移。经过17万军民日夜奋战,洪峰安全通过哈尔滨。9月11日洪峰抵达佳木斯,合江地区组织12万人上堤抢险。佳木斯市组织2.7万防汛大军奋战20天,战胜了长时间的高水位威胁,并在连遭6—7级大风的恶劣天气下控制了多处险情的发生,保住了堤防,保住了佳木斯市的安全。9月12日洪峰到达富锦时,富锦县江南江北腹背受敌,全县动员4.6万人上堤抢险。由于洪水滞留时间长,堤防防洪标准低,加之风浪冲击,险情丛生。江北七道坝要决口漫溢时,经军民奋力抢险,加高堤防,终于挡住了洪水。富锦的绥滨大堤之个别堤段,在洪峰到来之前水面距堤顶仅20厘米左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50篇 大江作证——松花江抗洪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