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0篇 英雄多壮志,荒漠变绿洲——新疆兵团人屯垦治水纪实
种数据的分析,对比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并认真听取了水利专家的意见,最后王震决定还是采用北线方案。这个方案虽然通过的地段土质坚硬,挖掘困难,渗漏较严重,但位置高、流程远、灌溉面积大、占用民田少。如果在施工时能保证质量,水渠完成后,就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

    方案一确定,部队就进入到了紧张的准备阶段。像是打仗一样,准备得充分,胜利的把握就会更大。按王震的指示,部队开始打草;修地窝子;割红柳条编抬筐;进天山深处伐木解板,到5公里以外的天山脚下采石运石;铁木厂打制工具。包括文艺宣传鼓动、伙食后勤供给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这一年的9月15日,一场从库尔勒东艾乃孜到库尔楚之间没有硝烟的挖渠攻坚战打响了。

    那时挖大渠没有别的工具,除了镢头就是坎土曼和铁锨,不管遇到多么硬的沙石层,都要用手来挖。没有人的手上没有打起血泡,虎口没有被震裂。伤口流着血,鲜红的血把手中的工具染红了,一样还是不肯停下来。顶多是晚上收工回来,悄悄用热水洗洗流血的伤口,或者到卫生员那里涂点红药水,第二天照常干。每个人都像真正的英雄一样,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

    10月份王震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乌鲁木齐赶到工地,看到战士们发扬战争时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劳动热情高涨,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完成的渠段整齐合格,完全达到了他提出的要求,十分高兴地说:“你们干得不错,要注意休息,搞好伙食,文艺活动要开展好。”王震回到乌鲁木齐后,根据团领导提出的困难,很快从军区送来了一车制造工具的钢铁,一批皮鞋和胶鞋,还为修渠工程特批了3000银元。

    经过8个月艰辛劳动,到1951年5月,大渠共完成土方37.5万立方米,建跌水5座,进水闸门29座,节制闸2座,泄洪闸一座,桥梁7座,龙口测水桥一座,干渠总长41公里,平整土地2000余亩,这条大型灌水渠,在兵团修建的大渠中,也许规模不是最大的,但它是屯垦部队修建的第一条大渠,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尤其不同一般的是,这条大渠,是在王震将军亲自指挥下完成的。本来全国解放后,像他这样打江山的功臣,身居高位的领导,完全可以坐在安乐椅上,喝着一杯清茶,看着一张报纸,批批文件享清福了,但他却还是像战争年代一样,身先士卒,拼杀在荒漠旷野,同干部战士们一起吃苦受累。

    这条由王震命名的“十八团”渠,经上户、大墩子到乌瓦公里的大渠,通水以后,部队开荒,不但不再占用地方老乡的水源,反而源源不断地向地方农田供应甘泉。这一供应支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整整延续了58年。大约10万亩的农田,在得到了渠水的浇灌后,香梨和棉花及各种农作物都不断获得了大丰收。

    随后,在王震的提议指挥下,开进荒漠的各个部队,都向十八团学习。全疆各地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一条条水渠,银龙一般翻腾在戈壁大漠。随着水渠的延伸,大片的荒地被开发出来了。许多土地都做到了当年开发,当年收获。一下子就解决了部队吃饭生存的大事。

    历史永远是公正的,谁为国家为民族作了贡献,谁的名字就会记入史册。只要是新疆人,兵团人,说到王震将军,就像是说到林则徐和左宗棠一样,马上就会对他充满敬意和怀念。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王震的丰功伟绩,兵团人在石河子的广场上竖了尊高大铜像。让王震将军以他站在荒原上手持望远镜的雄姿,继续鼓舞着屯垦戍边的兵团人向前迈进。

    离河流不太远的,挖水渠把水引进荒地里。离河流太远了,引不成的水,就要修水库。从高山之顶上奔腾而下的洪水,像是疯狂的野马群。水库就像是马笼头,给野马套上后,就能把野马降服,用水库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0篇 英雄多壮志,荒漠变绿洲——新疆兵团人屯垦治水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