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篇 粤港情深——东江碧水的故事
出英雄气概的干部、工人和社员们,累了,倦了,笑着靠着泥泞的树根睡着了……
今天回过头去公允地说,如果说计划经济也有优势的话,计划经济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1964年,这件大事就是建设给香港同胞供水的东深工程。
东深工程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由于工程项目多,施工地点分散,大批工人需要来回奔波。而且,因为施工机械不足,劳动主要以人力为主,肩挑手挖,加上小手推车搬运,这就决定了需要大批人员参与。2月份开赴工地的就有万名工人,之后人数不断调整、补充,施工人员在工程高峰期已达两万人!幸好,这一切,都得到了全国、省内以及工程所在地人力方面的大力支援——中南局和广东省首长多次到工地视察;国内许多水利、机电专家频繁到工地指导工作;施工地点附近的东莞、宝安、博罗等县以及广东省内佛山、汕头等市的许多人民公社先后派出数以万计的社员,参加施工建设;铁路、公路、水运及民航部门也发扬协作精神,优先为工程的设备进行运输……所有资源都在广东省政府的调配下有条不紊又突飞猛进地进行着。显然,万众齐心、倾巢而出兴修水利这在集体主义氛围浓郁的20世纪60年代是家常便饭,在祖国各地的建设工地不胜枚举,但因为东深工程是给香港同胞的礼物,大家的热情格外高涨。
东深工程让国人引以为豪的原因还在于,建国后,我国的大型工程多数都有苏联专家和苏联技术的影子,而这一次,东深工程完全是由我国自行设计,设备自己制造、自己安装!设计方面,“石马河方案”是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用半年时间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在进行大量钻探、测量和试验工作后完成的“得意之作”;工程使用的机电设备由上海、西安、哈尔滨、沈阳等14个省市的50多家机械制造工厂自主生产,这些工厂为了配合工程的工期都优先安排生产工程需要的设备,工厂还主动派专人到工地协助机械电器安装和及时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中央水利电力部特地从河南省批调一批机械冲击钻等先进工具,用于旗岭闸坝工地承担防渗墙施工;至于安装,老一代“东深人”都可以告诉你,哪一颗螺丝是他拧上去的,哪一个部件是他运过来的……
1965年2月25日,这是个胜利的日子,也是个喜庆的日子。经过数万人一年的艰苦奋战,战胜了五次台风暴雨的猛烈袭击,克服了汛期施工的种种困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终于竣工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东深工程的建设者完成了包括240万立方米土石方开挖和10万立方米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浇注在内的全部建筑工程;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东深工程的英雄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筑出了这一个浩大的奇迹!
2月27日,雨后初晴,春寒料峭却挡不住温和的风。在绚烂的阳光下,雄奇的塘头厦闸门挺立于群山之间,如巨人手掌一般将畅流拦截。这一天,东深工程落成大会将在塘头厦举办——塘头厦是东深工程的心脏地带,长达83公里的工程就是由设在这里的指挥部集思广益、点滴聚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派来了副省长林李明、副省长曾生、水电厅厅长刘兆伦等高层领导出席;另一边,香港、澳门同胞、各界人士200多人也专程前来参加庆典,其中高卓雄、陈耀材、马万祺已经是我们很熟悉的好朋友了。
庆典就要开始了,附近的群众和人民公社社员不断地拥来,他们舞动着醒狮,摇曳着彩旗,小小的塘头厦沸沸扬扬,鞭炮声、欢笑声、锣鼓声响彻云霄。是啊,人们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从一年前开工之日起就日盼夜盼,盼工程早日完工,盼祖国的清泉早日满足香港同胞的渴望。而且,东深工程建成之后,东莞和宝安两县的灌溉面积也会扩大10万多亩,这是香港人民和内地人民双赢的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放眼望去,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