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2篇 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香港的人口仍持续增长,估计到2011年,本港人口将达到810万,因此不得不跳出天地外,如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伸展腾挪变化,开拓出更多的土地。除了要达到每年建屋85000个单位的目标之外,还需要配合社会日益发展,应对商业办公空间以及新就业枢纽两方面日益增加的渴求。再者,香港若要稳保其国际金融商务中心的地位,以及继续作为区内的信息与通讯枢纽,必须有可量可裁的储备用地,配合急剧发展的港口、航空以及其他可见不可见的建设之需。这些发展包括增建铁路交会处和支线、为非都会区兴建新铁路线,以及建造新的策略性公路。

    另外,都会计划与日俱增,早在1983年10月,港英政府发表的“海港填海及市区发展研究”,为香港市区作粗略的都会概念规划,以应对21世纪的市区发展需要。此后,政府进行“都会计划选定策略”研究,作为2011年前重整都会区的土地用途、运输及环境规划架构,策略涉及广泛的市区土地规划,包括荃湾与葵青、西九龙、启德、九龙中部及东部,以及香港岛西部、东部及南部。

    3.“逼仄”,是几乎所有初到香港者的第一感受。广东话的“逼”用在这座城市非常形象,密密麻麻的高楼和汹涌的人群令人产生压迫感。尤其是北方人到香港,过惯了天地宽阔的日子,到香港便被“夹”得难受。除了保存下来的古迹,在港岛几乎看不到低于20层的楼房。地面行人通道非常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通过。大厦之间多用架空通道相连,初来者经常容易找不着北。地下轨道交通非常发达,而且因为地价高,港铁开发附带的物业盈利甚佳,使其成为全世界挣钱,而且是最挣钱的地铁公司。香港已颇具未来空间城市雏形,人们在不同的高度活动。但即便是这样的精打细算,仍然应付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填海造地,成了政府唯一的选择。

    最初期的填海方式,只是把开发时所产生的沙泥碎石,直接倾倒进海里去。这种方式,造出来的陆地最接近自然海岸。不过,若然填海地所处的水流比较急,水流对海岸的冲击,会渐渐侵蚀填海区。过去政府对浅水湾的扩展工程,就曾遇过这个问题。

    若堆填范围比较大的话,比较好的填海办法,是先用比较稳固的填料在填海范围修筑堤围,然后再把填料倾倒进堆填区内。这种堆填方式最为常用,亦是最普遍的堆填方式。现时香港的西九龙填海区,就是用这种方法,把原来的油麻地避风塘的堤围连结,再把沙石倾倒进堤围内,再等候填料沉淀,然后再在新填海区开展建造工程。沙田新市镇亦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填海工程。若填料只是沙泥,大可直接倾倒进海里。不过,若填料是污泥或垃圾的话,在填海之前,要先行平整海床。平整海床的方式是先把海底的污泥挖起,并在海底及堤岸铺设防止污水渗漏的胶膜,然后才可以把填料倒进堆填范围之内。不然的话,污泥在表层建筑物的压力作用下会滑动,造成地面不平均沉降。

    4.“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事实上,香港于1842年,便已经进行第一次非正式的填海工程。当时,香港岛中环皇后大道及云咸街的兴建产生大量沙石,政府直接把沙石推进维多利亚港,既节省搬运建筑垃圾的成本,又扩大维多利亚的发展面积,可谓一举两得。

    首次正式填海工程,则是于1852年展开的文咸填海计划。填海位置在今日上环文咸东街一带,目的是将上环的发展面积进一步增加,借以兴建政府部门及港口设施,发展维多利亚区域。

    1856年倡议的宝灵填海计划因备受反对而未能推行,该计划拟于中环政府山以北,一直向东伸延至东角,兴建长约4哩阔50呎的海旁大道及于填海区兴建公众码头,因在第4任香港总督宝灵爵士任内而得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2篇 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