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篇 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
应用此技术将海水变为淡水。如今,这项技术已大规模运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
时至今日,香港屯门和鸭脷洲都正在进行用“逆渗透技术”做海水淡化的可行性研究。虽然海水淡化成本因之大降,每吨的处理费用大约是7元,但从东江购入不到5元。虽是区区2元高下,但量大日久,累计费用之巨不可估量。香港百年的工商情境,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升斗小民,对投入产出之比锱铢必较,即使生活用度也决不纵情恣意。况且民间环保人士目光炯然,他们理由言之凿凿,掷地有声:在东江能持续提供优质水源的前提下,较之淡化的海水,含有天然矿物质的自然水较净化水对人体更为有益。
9.另外“再生水”也被香港水务署看做最具经济效益的新水源,国际正趋向扩大再造水的应用范围,除灌溉和工业用途外,甚至间接做饮用用途。
用水之利,讲节约,讲开源,还讲循环。港府正研究把来自洗濯或冲厕的生活污水循环再利用,此举类似内地常说的中水利用。在大屿山的昂坪360旅游景区及北区石湖墟,经过三级处理【即最高水平的污水处理程序,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原理,以除去污水中的营养物和任何余下悬浮固体】的“污水”被用作冲厕、花木灌溉以及其他非饮用性用途。香港问题是农业不多、工业北移、又采用海水冲厕,因此政府正探讨再造水的应用范围,可用于清洗街道及车辆、灌溉公园及运动场、冲厕、救火及工业用途。
昂坪三级污水处理厂是全港首个再造水使用试验计划,经处理之污水清澈无味,达到极高的卫生标准,证实安全有利且有效,已辟作多项非饮用用途。在试验计划的一再推进之下,再造水会输往吊车站及其相关旅游设施内做冲厕用途,部分再造水则移至污水处理厂内,翻然而为养殖观赏鱼及有监控的灌溉用途。北区也推行为期两年的再造水使用计划,把再造水提供予参与的住宅、学校等。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研究人士甚至认为,污水经过微过滤或逆渗透技术净化成为再造水后,甚至可以饮用。公众对再造水使用或存心理障碍,人们难以接受一池脏水摇身一变而可饮用,虽然在电视里我们都见过类似的实验画面,但一时接受还有难度。科学胜于雄辩,确实无误的是,再造水已达到极高的卫生标准,适宜日常使用。
但把污水处理至再造水,成本难免提高。污水排放大多已经过二级处理,撇除二级处理成本,价格还须上调,污水循环再造至灌溉用途要每立方米额外增加5元,比海水淡化负担的成本要高不少,另外还有民众的心理承受问题。但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循环再利用可达到零排放,既解决供水又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10.香港最值得骄傲的海水利用当属海水冲厕系统,不要小看一个冲厕,日日踵接,费水无算。1957年,水务署建议在九龙新发展地区,如石硖尾、李郑屋村等人口稠密的迁徙安置区域,设立海水冲厕系统。计划于次年开始实施。1961—1962财政年度,政府共拨款1400万港元发展海水冲厕设备,建立海水抽水站及储水池,铺设防海水腐蚀性水管等等。虽然政府做出不少努力,但利用海水在60年代还是未成气候,取缔旧式排污方法非一朝一夕之功。1965年政府颁布新例,规定新建成楼宇或重建的旧楼宇,须设有适合海水冲厕系统的供水通道。香港现有80%的楼宅铺设了咸水冲厕系统,形成一套与食用水系统完全独立的管网。另外20%尚未覆盖的地区,主要是出于水管铺设成本效益考虑。
“物格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经济效益角度看,海水冲厕优势明显。水源充足,最大的费用支出就是管道铺设成本。所以在建设初期,海水还是按用量收费,1972年后改为免费。海水处理过程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