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3篇 曹公治水——一个河南人在台湾成神的传说
记》中追述曰:“丙申秋,台凤嘉接壤之区,被旱百有余里,闾阎【百姓】待哺,宵小跳梁……”另外,1833年及1837年两次奉旨前往台湾,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的周凯【1779—1837,浙江富阳人】在自纂年谱中也详要地记录了当年这场饥荒导致的民变事件云:“道光十六年,丙申。……值台凤嘉三邑夏秋缺雨,米价翔贵,匪徒造谣抢夺……各纠众起事……获犯斩枭凌迟二百八十犯。”

    一句话,因为生存困难,台民“易于为匪滋事”。

    诚如道光十八年四月廿二【1838年5月15日】闽浙总督钟祥奏云:“台湾孤悬海外,多系漳、泉二府流寓,与广东民人杂居,因有闽庄、粤庄之分,率皆浮动剽悍,易于为匪滋事。”同年闰四月初六【5月29日】御史郭柏荫奏上《条陈台湾事宜》一折云:“该府孤悬海外,民番杂处,奸宄众多,宜择廉明公正之员,方足以滋抚驭。”【《清实录·宣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7册,卷308,

    第800页及卷309,第808页。】

    1837年【道光十七年】,曹谨就是以其“廉敏干济,有折冲才”而奉檄来台,担任凤山知县。

    康熙年间【1684年】凤山设县时,全县“2445户,4078人”,新旧田园“8729甲【约98637亩】”。150年后,曹谨上任,凤山县人口已经20多万,土地几乎都得以开垦,但生产方式非常落后,连个像样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都没有,都是“望天收”——“邑治田土乏水源,淋雨则溢,旱则涸”。

    曹谨到任后,台湾府知府熊一本立刻就接见了他,并且向他讲授了自己治理台湾的经验。熊一本说:

    予于道光甲午【1834年】出守台阳莅官之始,问政于先事诸君,而求其要,佥曰:“治台之法,惟在弭盗而已。”询以民生衣食之原,则曰:“台地沃饶千里,户有盖藏,民食不待筹也。”予是时甫莅斯邦,见闻未悉,无以胜言者之口,而心窃不能无疑焉?

    丙申秋,台凤嘉接壤之区,被旱百有余里,闾阎【民间】待哺,宵小跳梁。觉向所谓“弭盗”者,询为急务;而所谓“民食不待筹”者,犹未得治台之本计也。予于议食议兵之后,循行田野,察其被旱之由,窃谓:“饥馑之患,独在此百余里内,实由民之自取,而不得委为天灾。”盖:稻为水谷,自播种以至秋成,皆须深水浸之。“周礼、稻人”之职,所谓:“以潴【积水的地方】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者,乃农家不易之经也。台地惟山泽之田,有泉引灌,可期一岁再收;其平原高阜之田,往往行数十里,而不见有沟渠之水。耕者:当春夏阴雨之时,仓惶播种,以希其获;及至数日不雨,而水涸矣!又数日不雨,而苗槁矣!前此被旱之百余里,皆此类也!又安可委为天灾,而不思所以补救乎?予为劝兴水利,教以凿陂开塘之法,而愚民狃【拘泥】于积习,不能奋然行之。论治者,又或目为迂远,而不肯实为其事;则予第托诸空言而已,莫由收实效也。

    曹谨认真地聆听熊一本有关治理凤山县政应该从弭盗、足食、兴水利等方法着手的建议;可他对知府的意见只是“颔之而不轻诺”,没有表态。熊一本看他态度冷淡,也“疑其事或未谙,抑所闻治台之法,犹夫向者之言欤?固不能强以必行也”。

    一直要到后来事成之后,熊一本才知道,其实他的建议,曹谨都听了进去;而他之所以不轻易表态是因为“未为而不轻诺”的务实性格使然。【引自《曹公圳记》】

    幕宾林树梅的治水建言

    曹谨奉檄来台任凤山知县之初随即礼聘金门文士林树梅【1808—1851】担任其幕宾,协助佐理凤邑政事。幕宾,又称幕友、幕客和师爷,是中国古代官署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3篇 曹公治水——一个河南人在台湾成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