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3篇 曹公治水——一个河南人在台湾成神的传说
执照,负责管理各自作业区域的田甲;然后由各甲首及地主推举熟悉圳务者一人为总理,掌理圳务一切事宜。

    曹公圳的灌溉功能于是开始启动。曹谨也不时地下乡巡田,劝农勤耕。曹谨的得力助手林树梅在随同视察之后深受感动地写了一首纪实描写的《曹侯既兴水利乃巡田劝农妇乃赋此以颂》:

    山郭新晴野草香,熏风吹草葛衣凉。

    劝农遍种三杯粟,引水新开九曲塘。

    事事便民真父母,心心报国大文章。

    昨朝应有村儿女,争看先生笠屐忙。

    这里的“三杯粟”,指的是耐旱多产的台产稻谷。

    然而,1838年动工的曹公圳虽然从九曲塘引下淡水溪的水,建了44条水圳,灌溉面积达到2549甲,还是没能完全解决凤山的缺水问题。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凤山再逢旱魃,未在曹公圳灌溉系统的农田饱受干旱之苦。此时,曹谨虽然已经升任淡水厅同知,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凤山县的水利建设。他不但节衣缩食捐资赈灾,同时指令岁贡生郑兰、附生郑宣治另于下淡水溪九曲塘曹公圳水门旧圳开凿新圳46条,增加灌溉面积2063甲。这样,在有了稳定的水源供应后,原本“望天收”的凤山县几千甲农田,马上从一年顶多一获的“看天田”变成一年两获、旱涝保收的肥沃良田。凤山地区也从穷乡僻壤一变而成南台湾的粮仓。凤山也从此繁荣发展了起来。也因为这样,后来连横在写《台湾通史》时高度赞扬说,曹公圳筑成后,凤山“收谷倍旧,民乐厥业,家有盖藏,盗贼不生”。

    一直到现在,曹公圳仍然造福着大高雄地区的百万民众;不管是农业、工业或是民生用水,清朝时期南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曹公圳,都是主要的命脉来源。日本学者森辰太郎因此在《伟人曹公》一文中高度赞扬说:“像这样的大工程,在当时那种文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时代,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完成。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耗费了相当的心力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知县的官威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体上说,应该是曹公对水利事业的热情和体恤民众的真挚情感感动了民众,从而全民一体倾注全力的结果。”

    曹公庙

    1949年11月1日,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而写了一首题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诗: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如果从曹谨深受凤山百姓爱戴的情形来看,他应该就是臧克家所指的那种虽然“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吧!凤山人民不但永远记住他,而且还把他的名字“刻入石头”,永垂不朽!

    1840年【道光二十年】,曹谨因功而被擢任淡水厅同知。离去时,凤山县民纷纷赶来为他送行;由于送行的人太多,甚至马路都被堵塞了﹗《凤山县采访册》对此载道:“在任五年……去之日,祖饯者至数千人。”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曹谨仙逝河南家乡。

    1852年【咸丰二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曹谨葬于河内县南廓外祖茔;同乡进士李棠阶撰墓志铭曰:

    数十年来,天下称循吏者,必曰河内怀朴曹公……时岁歉多盗,制府以公廉能补凤山县。县为府南冲要,周围五百余里,公亲巡行境内,问疾苦,诘盗贼,剔弊除蠹,顺民之欲,而次第施之。以为弭盗莫如足食,足食莫如兴水利。……盖公宦历南北三十年,所至民亲,既去民思,诚非幸致也。……

    1860年,也就是曹谨在家乡河南沁阳过世后的第11年,凤山县民为了感怀曹谨的贡献,在凤山凤仪书院【建于嘉庆十九年】内建祠纪念,名为“曹公祠”。其神位书曰“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3篇 曹公治水——一个河南人在台湾成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