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篇 《水经注》,一部举世无双的地理巨著
史、冀州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黄门侍郎、侍中兼摄行台尚书、御史中尉等职。然而,他为官的道路显然没有父亲郦范那样顺畅,而且,在他为时不长的仕宦生涯中,曾经遭遇到三次挫折。真正致命的是第三次挫折,这一次挫折不仅断送了郦道元的政治前途,也断送了他的性命。一个文武双全的精英,殒命于报复与叛臣的反叛,悲剧色彩似乎更浓于悲壮。
但是,令后人颇感安慰的是,郦道元的生命在《水经注》中得到了永存!
郦道元的生平资料主要来源于《魏书》和《北史》,以及《水经注》中的零星记载。《魏书》记载郦道元的籍贯很简单,就是四个字:“范阳人也。”《北史》的相关记录是这样的:“范阳涿鹿人也。”清代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卷六十四中说:“郦亭在涿州南二十里,为郦道元故居。”《水经·巨马水注》说: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东,东南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
《水经注》这段文字所提到的地名,如巨马水、郦亭沟水、逎县等,在今天的拒马河流域全都存在,也即为今日之地理实体,郦亭沟水当然就是流经郦氏家乡郦亭的这条小河,这是信而有征的。郦道元家乡在今河北省涿县,这是没有疑问的。
关于郦道元的生卒年月,《魏书》和《北史》的郦道元传中,均无记录,因而对郦道元一生中的重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要准确推测出郦道元的生年,在目前的状况下,似乎没有可能,只有等待新材料的发现,才能以确凿的证据,真正揭开这个困惑了人们1400多年的谜底。
郦道元为什么会对《水经》感兴趣?他是在何种情况下对《水经》作注的?这些在正史或相关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水经注》中,我们却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线索。郦道元在《水经注》的自序中曾经认为,在当时的地理文献中,几乎没有一本既记述了全国的水道,又能对水道以外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的相关地理文献,而他又是一位游历广泛、知识积累丰富的人,因此他深感应该有一部系统的、全面的关于河流水道的地理专著——虽然在他的序言中,对自己的才华、见识等,都有许多的疑虑,其云:“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如此等等,其实都是他的自谦之词,因为他已经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能担当起这一重任。其次,郦道元认为,地理现象是经常变化的,从遥远的上古时期,到他所生活的北魏时期,城市兴衰、部族迁徙、河道变化、名称更替……这些地理风貌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出版一部以介绍江河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文献。第三,这也是隐含在他内心的一种愿望,即希望祖国能够统一。郦道元生活在一个南北分裂的时代,他非常希望华夏能够统一,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愿望,他自知是自己力所难及的事情,于是,他便以遍布全国江河水道为纲,彻底打破了南北界限,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上述这些因素,可视为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的主观动机,而真正促使他对这项伟大工程付诸行动的客观原因或曰外部刺激,大概是他在政治上遭受的第二次打击。《北史·郦道元附传》记载:“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郦道元第二次免职是在延昌四年【公元515年】,这次免职之后,直到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因南梁入侵,郦道元才得以复出,其间有8年的时间。而郦道元的第一次免职是在太和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