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切身感受
。可遗憾的是,这样一来我就几乎跟不上交谈速度了。一对一交谈倒还勉强应付得来,但若四五个人像机关枪速射一般舌来唇去,仅听其大意便已累得够呛。交谈本身固然妙趣横生,然而全神贯注听上两个多小时,神经难免松懈疲劳。而神经一旦松懈,注意力随即下降,我嘴里的英语也无法顺利吐出。我又不是Urtaman,整个处在了“电池耗尽”状态。大凡用外语交谈过的人,大致都体验过这种“电池耗尽”症的滋味吧。

    但不管怎么说,能见到保罗·奥斯特还是叫人愉快的。以前我就想入非非,以为奥斯特可能是个相当高明的乐器演奏家,于是问道:“你的文章不论结构—亡还是时间上都让人感觉出十足的音乐性,使我想起优秀演奏家的风格……”

    他笑着摇头:“遗憾的是我不会弹乐器,尽管时不时按一下家里的钢琴。不过我认为你说的完全正确。我的小说是边设想作曲边写的,心想若是能灵巧地弹奏乐器该有多妙啊!”如此看来,我没打中也没打歪。

    我倒不是为自己外语讲得不流畅辩解——我认为就算外语讲得滔滔不绝也不能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心情一定水乳交融。有越是口若悬河而绝望感越深的时候,而断断续续交谈才息息相通的情形同样存在。以乐器演奏打比方,具有超群绝伦的技艺未必就能准确到位地传达音乐。二者同一道理。当然,有技艺比没有好。不说别的,看不懂乐谱演奏就无从谈起。但是说得极端些,嗑嗑碰碰错误不断甚至半途卡住演奏不下去却能打动人心的演奏也应该是有的,反正我这样认为。据我的经验,向外国人正确表达自己心情的诀窍有以下三点:

    (1)首先明确自己想说什么,尽可能迅速把握机会,用简短的语句讲清要点。

    (2)用自己完全理解的浅显词句表述。难的、时髦的、故弄玄虚的词语不必考虑。

    (3)关键部分尽可能再换个说法(Paraphrase),慢一点儿说。如果可能,加入简单的比喻。

    只要留意这三点,我想即使说得不够流畅,也能把你的心情较为准确地传达给对方。不过,这已快成为“文章的写法”了。

    日前梅亚莉来波士顿,朗读了她的新书(《女性游记集粹》)。我也去听了,之后一起去日本料理店吃寿司。她说:“托尼(莫里森)拿了诺贝尔奖,普林斯顿热火朝天的!”可喜可贺。我家太太说她时常分不靖托尼、·莫里森和胡比·戈德堡的区别。真够伤脑筋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简介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目录 > 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