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节 张一元:我的舞台我做主
    转眼,除旧迎新,德云社又有新的动作,坐落在虎坊桥东方饭店对面的张一元天桥茶馆,从2007年1月18日开始有了德云社的常规演出,算是德云社第二个固定演出场所。

    两个场子,就牵扯到了人员分配的问题,师父认为我那时候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加上之前也积累了一些在广德楼攒底表演的经验基础,初期就分派我去张一元撑场子,几乎场场都是我攒底。新园子,密集演出,刚开始也没有大肆宣传,这个地方真是靠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口碑相传的古老途径,逐渐火起来的。

    张一元天桥茶馆刚刚开张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人,德云社别看火了起来,但说到经营,也是处于摸索的阶段,想找个媒体渠道宣传我们这又开了个新场子,根本没有专人负责,师父自己也顾不过来。那个时候我师父已经越来越忙,鲜有时间在小剧场说相声了。

    茶馆不临街,也不是交通的中心地带,说实话,就算是走过路过,也不打眼,也就是偶然间发现有这么个说相声的地方,居然也写着德云社,就好奇进来看看。当然也有一些老观众,从天桥乐跟着过来的,但有时候人都有这样一种情绪,我最早在天桥乐听相声,就习惯老的那个氛围,换个新场子就会感觉不对,觉得不适应,所以来一趟,捧个场,心里执拗地还是愿意回天桥乐,回老园子听,所以就算有老观众来,也不是很多。其实按照我自己觉得,张一元茶馆无论从剧场规模、剧场氛围,还是舞台与观众的距离,说相声真是最适合不过了,我很喜欢那里。

    我敢说,那会儿来张一元听相声的,真的是一些死忠的粉丝,愿意追随我过来听相声的观众,就愿意听我,我打心眼儿里感谢他们。但这些人毕竟人数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那会儿张一元经常坐不满,最惨淡的时候,也就四五桌观众,那阵儿我们经常自嘲,又找回了当初隐匿在华声天桥的感觉,不过没什么,大不了就是重新开始,观众不在多,知音一个胜十个,那段时间,我也说得非常开心。

    不知道不觉地,上座率慢慢地提高了,而且好像就是在一夜之间,突然间就开始满了,还场场爆满,只要是我攒底的场次肯定就满,这种成就感可不一般,心里的感觉一下就美了,一种莫名的满足感难以言表,票房的保证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认可,我很自豪于这个过程。

    2007年,属于我说相声的巅峰时期,我自己表演的很多相声段子都是在2007年更进一步地打磨出来的,并且除了传统相声之外,我也开始尝试创作,开始创作属于我自己的相声作品,比如最早与观众见面的《香水无毒》,就是在小剧场里反复磨合出来的。《香水无毒》从有雏形,到最终搬上商演的舞台,历时了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最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小返场,一个包袱抖出来,无意地在台上说了这么一句话,现场效果很好,自己就暗暗地记在心中,回去以后在台下仔细地琢磨,随后的演出中又不断地添加,丰满,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段子。说起来简单,看似没有创作的艰辛,不是在家里废寝忘食地写作,仿佛自然而然成就了一个作品。但实际上每一次拆洗,都是经过自己反复的考量,同时也在接受观众每一次的现场考验。我在说的时候,也在注意观众的反应,我记得那会儿有观众反映,金子同一个返场已经说了一个月多了,但细心的观众如果有心,会发现,从最初到后来,这个返场已经改头换面了。

    还是2007年,为什么着重在这个时间段,因为在这一年,有太多属于我个人的事件,有很多内心的东西,是我从未和大家分享过的,话到嘴边觉得不好意思表达,大概是自己平时幽默惯了,突然正式起来,别说身边的人,连自己都不适应,还是用文字来传递吧,希望读者们能够明白我想要说的那种心情。

    2007年我开了三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声金事简介 >金声金事目录 > 第五节 张一元:我的舞台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