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周游
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颜回的话确实说得太好听了,说得孔子眉开眼笑。如果从拍马屁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马屁确实是出类拔萃的。
孔子临危不惧,尽管身处危境,依然泰然自若。孔子本是不讲天命的人,此时讲天命,也是给自己壮胆,给弟子们打气。
“老师啊,是不是您的德行还不够呢?会不会是您的智慧还有欠缺?”子路直性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危机。
5.1(13.7)★★
孔子一辈子遭遇无数挫折,中间颠沛流离,却还能坚持到最后,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乐观主义,或者说靠的就是善于给自己打气壮胆。
子路的一段话,被怀疑应该是孔子说的,并且,确实是孔子说的可能性大。不过不管是谁说的,基本上都说明孔子师徒已经明确认为孔子的学说是行不通的。
5.3(13.26)★★
这也是孔子离开叶公处后发生的事情,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世人的认同,孔子难免有些落寞。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孔子的弟子们也都开始动摇了。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遇到困难的时候,把自己跟历史联系在一起,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死是中华文明的巨大损失,这样的话,就会坦然得多。
这期间,孔子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先对于礼乐的执著有所降低,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研究人际关系的问题上,反映了他比从前更为务实的生活态度。
说起来,好像最没用的就是德行了,尽管孔子把它放在第一位。德行的几个人都没有什么成就,混得都不怎么样,对孔子的学说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反而是后面的几类人比较风光,嘴皮子利索的子贡不仅富甲天下,而且擅长外交,在各国都受到极高的礼遇。孔子去世之后,子贡出资出人极力鼓吹孔子和孔子学说,孔子去世后的盛名多半要归功于子贡;冉有在季孙家做管家,也是做得扎扎实实,不仅自己得到了富贵,还帮助师兄弟们过上好日子;子夏后来到卫国办学,成为魏文侯的老师,不仅宣扬了孔学,还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颜高是鲁国著名的勇士,能开一百八十斤的硬弓。当年阳虎攻占匡地的战斗,颜高就曾经参加,并且率先登城。后来颜高做了孔子的学生,并且随孔子路过了匡。在城外,颜高在老师面前炫耀自己当年的武力,对着匡地城墙指指点点,说“当年我就是从那个缺口杀进去的”。正是颜高的指指点点,引起了守城士兵的注意,这才发现孔子很像阳虎,进而出兵包围了孔子师徒。
陈就是阵,行军布阵的意思。俎豆,都是祭品;俎豆之事,就是祭祀的意思。
从战略角度看,当时晋国权臣赵简子觊觎卫国,随时想要灭掉卫国壮大赵家。这个时候,如果卫国内战,就为赵简子找到了一个出兵的理由和灭掉卫国的最好时机。所以,卫灵公以静制动,静待良机的做法是正确的。
5.19(14.38)★★
这个被误命名为接舆的楚国愤青,可谓流浪歌手的祖师爷呢!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子路走了,孔子又把子贡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