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部分 论仁

    13.8(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这是子张应该得到的答案,因为子张喜欢的就是宽泛的大道理,给他的一定也是这样的道理。

    仁是什么?孔老师说:恭宽信敏惠。道理很好,适用于整个宇宙。每个人问,都可以是这个答案。所以,等于没问。

    道理越宽泛,就越没有标准,越没有可执行性,就越没有用。用来指导个人的行为,这个没有任何用。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给人好的建议一定是具体的、简单的、可执行的。

    13.9(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做不到仁,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做不到仁,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这段话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做不到仁,懂得礼又怎样呢?一个人做不到仁,懂得乐又怎样呢?

    从这段话在中的位置来看,恰好接在“八佾舞于庭”和“三家者以雍彻”的后面,因此可以认为这段话是在指责三桓家族。孔子认为,虽然三桓在礼乐的形式上能够做得很好,但是他们违背了周礼的本质,那么就算他们能够“八佾舞于庭”和“三家者以雍彻”,又怎么样呢?

    仁是什么?孔子在这里的意思,仁是周礼的本质,而各种礼制礼仪和乐不过是表象。

    可是话说回来,人家三桓就算不仁,又怎么样呢?

    这段话可以做一个现代汉语的翻译,也适合现代社会。“人如果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给领导送礼人家也不会收;人如果人际关系处不好,请同事唱歌人家也不去。”

    13.10(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来源于他的生活环境。能够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就是知道仁了。”

    这段话的解释历来也是没有定论,看似简单,说起来就发现不是那么简单。

    要说清楚这段话,先要弄明白“党”是个什么东西?最原始的解释是“公开的秘密团体”或者“秘密的公开团体”,进一步解释是“基于利益关系而结成的同盟”。但是,在中,绝大多数的意思是“乡党”,也就是居民聚居区的意思。

    那么,在这里应该是哪一种含义呢?此前的说法,多取第一种。但是,应该是第二种。

    现场还原一下。

    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大家批评他,孔子则为他开解,说他的家乡都是这样做的,他这做法在他家乡不算错。现在他认识到错误了,就已经是知道仁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环境,有的好一些,有的恶劣一些。譬如有的地方,小偷小摸很正常,但是到了北京,这就是犯罪了。譬如西亚国家和南欧国家,不守时是很正常的,到了东亚和北美,这就是无法容忍的。对于这些,只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应该是可以原谅可以理解的。

    13.11(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刚毅木讷,就接近于仁了。”

    刚强坚毅,内向寡言,孔子认为,这样的人就接近于仁了。基本上,这就是他自己的性格。因此,孔子在这里自我肯定。人的性格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论语简介 >说论语目录 > 第十三部分 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