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部分 子曰
子,也没有绝对的小人。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何必要给人贴标签呢?

    19.19(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关于“无适也,无莫也”,在历史上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总体的意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君子之只遵循义的原则,其余的都不重要。既然如此,“无适也,无莫也”究竟是什么意思也就不重要了,这里不去讨论。

    这样说来,“义”决定了君子的行为举止。既然“义”对于君子来说如此重要,义究竟是什么呢?不知道,从来没有过标准答案,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概念,就如“道”和孔子晚年所说的“仁”和“德”一样。

    如果一定要为“义”找一个至少还说得过去的定义,那就算是“对得起良心”吧。

    现在常用的一句话是:屁股决定脑袋。良心呢?不在服务区。

    19.20(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少,而行动要敏捷。”

    这是孔子对学生们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性格。讷往往被刻意篡改为谨慎,其实根本与谨慎无关。孔子不喜欢夸夸其谈的人,认为话多则思考少,还是话少的人做事靠谱。

    讷于言就必然敏于行吗?当然不是,言行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反比关系。

    各人有各人的性格,无所谓好坏,只看你的性格是不是适应你的环境。总体来说,当今社会强调沟通、强调公共关系,因此,讷于言不是这个时代提倡的性格。

    19.21(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能够成为君子。”

    质指性格,文指言谈口才。如果一个人很闷,话很少以及说出来很不生动,那么就会显得很老土很没有学问;相反,如果一个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就会给人不厚道的感觉。所以,要文质彬彬,言谈举止得当,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用词恰当准确,表情和谐。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君子。

    文质彬彬,这个成语出自这里。不过,现在的含义与孔子在这里的含义已经有很大不同。

    某些人,满嘴跑火车,什么牛都敢吹。这种人不是文胜质则史,而是大忽悠。某些学者,不失时机不择地点地卖弄自己的学问,这就是文胜质则史。

    19.22(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畔,通叛。“亦可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如果本身德行不够,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两点,也就可以了。换言之,做到这两点,也仅仅是不会离经叛道而已。所以,这是对君子的最低要求了。

    当今的大学教育,重在博学于文,轻视约之以礼。因此,很多大学生属于有知识没素质。很多人可以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却缺乏法律意识甚至基本的教养。

    19.23(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这段与上段的唯一区别在于少了“君子”二字,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即便不是君子,做到了博学于文,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论语简介 >说论语目录 > 第十九部分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