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五、宿缘
    缘是什么?缘是十字路口的相逢,是红尘陌上的牵手;缘是万朵春花一齐绽放,是两枚秋叶一起下落;缘是山和水的对话,是日与月的交集。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识就是缘,在烟尘中流散却没有忘记就是缘。相遇,是一种幸福的劫难,也是一种错误的美丽。相忘,是一段迷惘的开始,也是一段清澈的结局。

    我们总会说,信缘惜缘,不要轻易伤害身边的人,不要让美好成过往。可还是会频繁地听到一些声音在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心是善变的,任何时候,都没有把握让那份美好的感觉依旧清新,不会老去。所以有些人,宁可长长地别离,而不要永久地相处。唯有别离,可以让人始终记住曾经有过的美好,相处的时间久了,则会看到彼此许多缺陷,而忽略了初见时的那份心动。

    仓央嘉措与阿旺伦珠达吉的相识就是缘,倘若仓央嘉措不是爱上了阿拉善草原的宁静,他与阿旺伦珠达吉此生必定会是擦肩。仓央嘉措初到阿拉善的时候,阿旺伦珠达吉才两岁,还在襁褓之中,尚不知人事。仓央嘉措将他抱在怀里,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与他结下深刻的师徒之缘,亦不知道这位孩童竟然会是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更不知道他会为他写下一本离奇的《秘传》,诠释他如莲的一生。

    这些前因在何时种下,仓央嘉措也不知道。当他第一次来到内蒙古阿拉善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与这里有很深的宿缘,所以他会停止漂泊,于此地安身,邂逅了阿宝王爷和王妃,收下高徒阿旺伦珠达吉,以及护佑这里的一切生灵。来的时候,仓央嘉措只知道,这里会是他人生的第二个故乡,但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落叶一样,安静地死在这里。

    格桑嘉措在布达拉宫坐床之后,仓央嘉措在阿拉善过得自在安宁,他在此处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而仓央嘉措的首座弟子阿旺伦珠达吉,亦是他一手栽培。他曾自筹一万两纹银,派阿旺伦珠达吉去藏区随班禅学经。当阿旺伦珠达吉修业返回阿拉善后,即被仓央嘉措定为第巴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由此他成为在阿拉善出生的第一个转世活佛。阿旺伦珠达吉的种种成就,皆源自于恩师仓央嘉措。所以他著作的《秘传》,对仓央嘉措的种种事迹,到了近乎痴迷的境地。

    在此期间,仓央嘉措从阿拉善迁青海湖摁尖勒,居九年。直到1745年,他才从青海湖摁尖勒返回阿拉善。十月,仓央嘉措染病,次年五月八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阿拉善旗承庆寺坐化,年六十四岁。1747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肉身被移到昭化寺高尔拉木湖水边立塔供奉。阿旺伦珠达吉选定阿拉善旗镇国公之子为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并亲任经师讲授教法。七世达赖八岁时,阿旺伦珠达吉在昭化寺为其主持了坐床仪式,取法名图登嘉措,这就是阿拉善知名的温都尔噶根。

    只简短一段文字,就这么了结了仓央嘉措后十年的命数,直接判定了他的死亡。那是因为他所有的传奇都被前生过尽,之后的岁月安然自若,没有风波,没有起伏,任何描写都是纠缠,都成了累赘。有时候,甚至觉得他二十五岁之后的故事都是多余。

    我甚至很难想象,二十五岁至六十四岁,这数十年的岁月,一个情僧拿什么做到再也不纠缠昨日情缘?难道他自己写的情诗都忘了吗?难道他对青梅竹马的姑娘许下的承诺都忘了吗?难道他对琼结姑娘说过的海誓山盟都忘了吗?

    那么多情深义重的诗句,他都忘了吗?他怎么可以忘,除非他真的死了,除非阿旺伦珠达吉笔下的仓央嘉措根本就是假的,是一个模糊的替身。但我们应当相信,这不会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因为他的文中尽管充满了太多神奇的玄幻,但亦给与给我们真实和慰藉。倘若没有这本《秘传》,或许仓央嘉措的人生真的在二十五岁就散场,落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简介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目录 > 五、宿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