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尘埃落定
让大陆人民寒心!

    但反对无效,郑成功依然率主力扬帆出海,他失望了。

    接着在1662年的春夏之际,他陆续听到了永历父子、郑成功、李定国一个个伤逝而去,他失望了。

    后来,他曾联络东南沿海一些忠于明室的“海上诸臣”,上书郑经,请他尊在金门做“寓公”的朱以海为帝,以继明脉。

    但另有所想的郑经,做的只是继续延续永历的年号,而立更年轻、更听话的宁靖王朱术桂为监国,他再次失望了。

    一次次的失望,让他醍醐灌顶,转而更全面地观察,更深刻地反思。

    他发现“古往今来,何代无废兴”,改朝换代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在旧朝崩塌的废墟上,新朝将可以吸取旧朝的教训,利用旧朝的资源,再建一个强盛的新朝。

    而现实上,现在的新朝也这样做了。

    旧朝中,朱元璋的那些称王作公的子孙们,曾霸占了全国10%的耕地,如今,这些子孙不是被杀,就是逃亡,他们霸占的土地,实际到了以往耕种的小佃农手中。

    新朝“顺应民意”,宣布这些耕地,全部“更名”为这些小佃农所有。

    在内战中,生灵涂炭,百不余一的四川,曾空下了大量的耕地。

    现在,新朝正从湖广、两广等人多地少的省份,组织人力,移民屯垦。

    “有恒产必有恒心”,有了土地的幸存之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生息繁衍。

    更往远看,原来的困扰旧朝百年的北部边疆的问题,随着满蒙汉的“合三为一”,消于无形。

    阻敌入侵的万里长城,成了一道摆在那里让人凭吊的“风景名胜”。

    这是崇祯朝做不到的,这是弘光朝做不到的,这也是永历朝做不到的。

    这也许是民众在经过反反复复、挣挣扎扎、踉踉跄跄的抉择,最后认可了新朝的原因呢!

    看透了这一点,他开始变得大度而坦然!

    他给朋友写信,表示如果“新朝能礼遇旧朝的君臣,照顾旧朝的宗室,则能让天下的忠义之士,抚慰故国的悲思,感激新朝的恩德”。

    诚如此,则一个“四海讴歌,群雄归命”的太平景象,将在神州大地上出现。

    他这样说,是在承认新朝的胜利,但并不表示自己,将向这个新朝“摇尾乞降”,尽管新朝中已多次对其开出优厚归降条件。

    可他也不想一直这样“反抗”下去,他认为多年的反抗斗争,已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这种反抗,就是“反方向”地促使新朝认可了旧朝中的积极的因素,并一一吸纳。

    这种反抗,也使新朝认识了基层民众的力量,从而在制定新政策时,考虑民众的愿望和感受。

    如果不是这种反抗,那么这个新朝,将永远把旧朝的子民,看做一个个奴隶。

    就是在这种反向转变中,一个庞大、新兴的王朝,横空出世!

    尽管他满身污浊,遍体血腥,但民众除了他,别无选择。

    这就是二十多年来,明清大变局中的最终轨迹,每一个人在这个大变局中,如一粒粒尘埃,浮起、飘荡、落定……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江山依旧,风景依然,需要变得,是自己下一步的人生之路。

    放弃反抗,但不能投降,他选择的,将是第三条道路——隐居。

    他解散了余部,仅带了几名亲随,来到了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南),隐居起来。

    他想在这日升日落、潮涨潮息的海外孤岛上,研究学问,了此一生。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对张煌言这个曾在“反清战线”上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物,清廷是绝对不会放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三十五章 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