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被遗忘的战争
百战的战士,其战斗力和凶悍精神都相当强大。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无数相似的一幕幕中感受到唐王朝当时边境形势的严峻。匈奴西征欧洲时,西逃的西哥特人就是以请求西罗马收留的名义,最终灭掉了繁荣的西罗马。唐朝的君臣自然不可能知道欧洲史,但匈奴内迁后乱华的好戏自然提醒着他们脆弱的神经:10万河套回鹘人仿佛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还好当时的唐朝皇帝唐武宗是个明白人,加上主持大政的是名相李德裕。因此从事件一开始,唐朝就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手段。一方面对西迁的回鹘人好意安抚,分化瓦解其部众;另一方面则调兵北上,命令唐朝北线所有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唐朝的苦心没有白费,回鹘部族中的亲唐势力纷纷投唐,而乌介可汗对于唐朝边镇的数次袭击也被唐军奋勇打退,造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闹剧。乌介可汗的势力严重萎缩,部众纷纷逃亡,然而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乌介可汗依旧野心勃勃。他集中手中人马南下大同川,攻略唐朝山西地区,一时间边地狼烟四起,战火频发。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忍无可忍的唐王朝终于出手了。公元843年正月,唐朝抚回鹘使刘沔率集结待命的唐朝各路军马发动反击,在振武城与回鹘军展开决战。唐朝采用轻骑兵突袭战术,以3000轻骑兵突袭回鹘牙帐,唐军大部队则从正面发起夜袭。猝不及防的回鹘军被打得全线崩溃,唐军乘胜追击,在杀胡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彻底将其击败,斩首数万人,俘虏两万多人,并救回了被回鹘人劫掠的唐朝公主。至此,赫赫强大的回鹘帝国,最终走向了败亡。
对比韦皋破吐蕃的维州之战,唐击回鹘残部之战,可以被看做晚唐时代唐朝战略防御的转折点。唐朝的边患素来集中在西北地带,尤其以回鹘和吐蕃两大强邻为甚。而在吐蕃走向衰落并与唐朝修好后,强大的回鹘帝国也继而走向了灭亡。晚唐在政治与军事都走向末世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好这个困扰已久的边患问题,实在是几代政治家与军事家在外交与军事方面努力的结果。击灭乌介可汗后,唐朝册封了击灭回鹘的黠戛斯部落。而自称是汉朝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也对唐朝忠心耿耿,不但成为了抗击阿拉伯帝国东侵的屏障,更使战火绵延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从长安到中亚的通道再次畅通。从此,唐朝西北的边患基本解除,而东北地区的威胁却日益增大,东北的契丹部渐渐崛起,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此战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参与唐朝击回鹘之战的另两大部族:沙陀族与党项族,因为在此战里的卖力表现而受到唐王朝的嘉奖,更趁着回鹘败亡之机填补了其在河套地区的空白,壮大了自身实力。前者趁黄巢起义的机会南进中原,雄踞山西,并在唐亡以后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十国时期颇有重要意义的中原后唐王国。后者则在河套地区苦心经营,终于在宋朝之后破茧而出,建立了雄霸河西走廊的强大王朝——西夏。说这场战争是两个弱小部族鲤鱼跳龙门的开始,估计是最恰当的。
<er">四
〔宋夏平夏城之战〕
史家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颇多争议,然而有一点却是大家公认的,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经济和政治,却在军事上。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宋朝军事改革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改革就成了变法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北军队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渐渐扭转了宋朝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遗憾的是,这一切成果,皆因为北宋最终的败亡和王安石变法的是非争论,一直被史家所忽略。
常人往往把公元1041年西夏与宋朝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