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安史之乱”中的诗人们
隐居在庐山,身在江湖、心在庙堂的李白请了出来,李大诗人激情满怀,挥笔写下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可惜,诗歌刚刚写完,唐肃宗李亨派来的军队就已把永王李璘打了个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因为有些迹象表明李璘打算割据江东自立为帝。
风光了没几天的李白现在大难临头了,以从逆之罪被关进了大牢。
李白在狱中时,曾向已位居淮南节度使的旧友高适写诗求救,然而,高适却回诗一首说你李白无权无兵,没有被救的价值,这就是一个文化大名人在另一个已经成为掌权者的文化人眼中的价值。
顺便说一下,高适能够就任淮南节度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他准确地给唐肃宗分析了江东的形势,断定了永王李璘必败的结局,所以,如果说永王东巡对于李白是一场噩梦,那么对于高适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可惜这不是他最心仪的边塞卫国之战,而是皇室贵族之间的自我残杀。
李白在狱中度过了春节,时间已经进入了公元757年。
大唐统治阶层之间的兄弟相煎还未尘埃落定,叛军上层就上演了冷酷的父子相残——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掉了,唐军主将郭子仪等乘机收复了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新皇帝李亨和老皇帝李隆基先后回到了壁断垣残、今非昔比的长安城。
早在收复长安之前,杜甫已经从叛军手中逃了出来,并且终于在凤翔见到了唐肃宗,只是肃宗皇帝对他不太感冒,只给了他一个左拾遗的职位。长安收复后,杜甫也随着皇帝回到了京城。
皇帝回来了,那些被迫从贼的臣子大难临头了,王维、储光羲、李华等人都被投入了深牢大狱,但是他们最终的结局却大不相同——王维幸运地得到皇帝的赦免,只是由给事中降为太子中允,因为他的弟弟王缙危难时刻一直陪在皇帝身边,立下了大功,而且愿意以自己的仕途为哥哥赎罪;李华被贬到南方的杭州去担任一个小官(后来又回到京城任职);而储光羲则最为不幸,被贬官岭南的瘴疠之地,并且于“安史之乱”结束的那一年死在了那里。
大诗人李白这时也出狱了,等待他的是流放几千里之外荒蛮的夜郎,此时此刻,李白若想起当年写给王昌龄的那句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肯定会有深深的宿命之感。
此时,王维、杜甫、岑参三位著名诗人齐聚长安,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人共同演绎了一桩诗坛盛事,这就是文学史上的“早朝大明宫唱和”——中书舍人贾至(就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提到的“贾亭”的修建者)早朝时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此诗一出,引起了诗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写诗唱和,虽然这些富丽堂皇的诗都是歌颂大明宫上朝之情景,在艺术上没有多少独到之处,却为后人呈现了乱世诗坛愁容之中难得的一点喜色。
这个时期,待人至诚、情深意重的杜甫一直在关心怀念着远方的故人李白,他白天忆李白,夜里梦李白,为不幸蒙难的老朋友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也许是杜甫的真情感动了上天,李白的命运不久出现了转机。
公元759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大节度使因无统一指挥兵溃相州(今河南安阳),同时关中地区大旱,唐肃宗为安定民心大赦天下,宣布“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正在流放途中的李白得到赦免后,立即乘船东归与家人团聚,起身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千古绝唱。
朝廷的日子不好过,叛军更是乱得厉害。就在这一年,安禄山的老搭档史思明杀死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攻占洛阳后,他有样学样地当起了“大燕皇帝”。
大抵在同一个时间,朝廷的大赦让李白从东面离开了当时的巴蜀,而政府的无能却使杜甫不得不丢弃不能糊口的官职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