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托尔斯泰和鲁迅:我们的精神父亲
    写完,我知道我已远离鲁迅。鲁迅一生都在痛恨和同情,他痛恨了所有应该痛恨的,同情了所有应该同情的,却没有建树让我们可资高攀的信仰。曾经鲁迅先生是我唯一的崇拜,是我人生之砥柱,但现在他已经砥柱不起我那微不足道的人生了。人生需要大爱,爱朋友也爱敌人,爱君子也爱小人,爱自由也爱不自由。

    从毁灭到建树,我完成精神价值的转变,竟用了三十年,剜心之痛,孰人知之。任何光彩夺目、深刻如裂的批判,如果不是以建树爱的理想为动机,则都是靠不住的,都会成为另一茬仇恨与冷战的武器。我们不需要天上的恨,也不需要地下的恨,不需要天上地下互相换位的恨;我们就需要爱,让天地、空气和呼吸都充满爱。

    对大爱的追求固然是天真的,却值得憧憬。人类为之激动哭泣的永远是“我有一个梦”。我们只能为梦想活着,为希望活着,而不能为权力、金钱、享受、卑微的地位活着,不能为欺压时的牛逼和复仇后的痛快活着。一切仇恨与贪欲,都会用嶙峋的墙、巍峨的山堵住我们的眼、封闭我们的心。所以爱便是信仰的启蒙。

    鲁迅张扬了个体精神自由,却没告诉我们只能自由地爱,不能自由地恨。鲁迅是人生抗争的旗帜,不是引人忏悔的导师。他不是我们的信仰,因为他自己也没有神在的信仰。即便这样,我也要说鲁迅绝不会过时,在他走出教科书后,社会将会给他腾出更宽广的天地,来容纳我们对风骨、正义、公道、热血、脊梁的向往。

    寂寞才是真鲁迅,就像先生活着时那样。让他继续用思想的力量强壮我们,继续在良知和牺牲的担当中滋养我们的精神,继续以痛苦的省悟为民众请命求法,而不是成为瞰饭的显学和战斗的武器。所以我宁愿鲁迅是神,当然是维护良知、抱诚守真、缺憾示人的神。他使我们的寄托有所附丽,使我们相信神是人的升华。

    思想的最大敌人不是不正确,而是平庸。一个思想者除了具备学识和表达的能力,还应该拥有独拔的性情。性情是个性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老成持重的人、一种世故圆滑的观点会和思想有关。思想的穿透力来自尖新的锋芒。对一个思想者,天真和单纯是必要的素质。保持新奇和偏端,比中规中矩更适合思想的存在。

    去年是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客死驿站的百年祭,俄罗斯举办了国际托尔斯泰论坛,总题目是“托尔斯泰和时代运动:思想家和作家的哲学、宗教、道德遗产”。这就是俄罗斯的特点:它用文学的形象哲学代替了理论的逻辑哲学,用作家的宗教激情代替了神学家的经典教义,用托尔斯泰代替了普世信仰——爱念与爱行。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句话也许错了。其实托尔斯泰是世界信仰的一面镜子。在一生的追寻里,托尔斯泰首先完成了对现实宗教的批判,并因在中揭露官办教会的伪善和对沙皇暴行的遮掩,以及对基督真义的践踏,被俄国东正教圣主教公会革除了教籍。革除伴随着托翁的信仰再造:生命如何永恒?

    在托尔斯泰的文学境界里,最耀眼的品格便是知行统一。如同罗曼·罗兰所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再没有人能像托尔斯泰那样把作品和生命联系得如此亲密。”他戒烟戒酒戒肉,服装从简,放弃贵族流行的打猎,赈济灾民,和农民一样缝靴耕地,他想把田庄的土地分给农民,又因家庭的反对而无法实现,只好离家出走。

    一个八十二岁的老人离家出走,他是想表明:我既然无法把所有的财产分给穷人,那我就只好离开财产。这些财产包括了土地和房屋以及一个世袭的俄罗斯庄园主的全部积攒。财产是罪恶和痛苦的根源,他要脱离罪恶,逃向青天,追逐宁静和高远。超拔于现实之上的精神探索就这样让他猝死于途中,又让他永生在我们的时空里。

    穷人信仰是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藏獒的精神简介 >藏獒的精神目录 > 托尔斯泰和鲁迅:我们的精神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