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太祖赵匡胤
当于兵部尚书的实权。不过枢密使也只是有奉旨调兵之权而无领兵之权,领兵之权归“三衙”长官。同理,“三衙”的高级将领虽然名为禁军的最高统帅,却也只有领兵之权而无发兵之权。

    宋太祖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改革和推进了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宋初极力放宽科举考试的范围,无论家庭贫富,郡望高低,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前往应举。同时严格考试制度,以防权贵豪门请托舞弊。

    同时,着力改变重武轻文的旧风气。宋太祖即位之初,就下令修复孔庙,开辟儒馆,延用耆学名儒,以劝励教化。针对五代时期文教不兴、学校荒废的情形,他下诏拨款增修国子监学舍,当国子监开学讲书之日,他很高兴地派人送去美酒、菜果以示祝贺。

    随着文教的振兴和开科取士的增多,大批文人进入统治集团。宋太祖认为,乱世用武,治世用文,对这些文臣再也不能像五代时期那样,只是当作点缀摆设,而应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

    随着对文臣的重用,统治集团内部的那种畸形的文武关系得到了调整。原来那些骄横跋扈,视文臣为无用,甚至一言不合就要“砍杀”宰相的武将们不但见了宰相都要恭恭敬敬地唱诺问候,而且自己也在宋太祖的劝告鼓励下,学着文臣的样子读起书来。

    宋太祖的“重文”是针对五代的“轻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变那种由武臣独擅政权的局面,进而扩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基础。所以在“重文”的同时,他并不歧视武将。当然,在宋初君主专制极度强化这样一个大气候下,无论文臣也好,武将也好,其权力都不能不受到影响。

    总之,尽管宋太祖的“重文”政策在以后曾被其子孙奉为“祖宗成规”而代代相传,以至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但在宋太祖时,情况却并不如此。他“重文”但并不轻武,无论文臣武将,只要“有一材一行可取者”,都予以擢拔和使用,“天下无遗材,人思自效”,其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广泛和稳固的。

    这样,一方面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使地方的行政、财政、军事等等各方面的权力不断地向中央集中,最后又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形成了至高无上的君主集权制;另一方面又开科取士,重文用武,广罗人才,极力扩大这一专制统治的基础。

    五、修身正己身死如谜

    在统一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宋太祖并没有志满意得、忘乎所以,更没有因此而骄逸放纵。平定南方诸国后,各国的金帛财宝源源不断地运至东京,宋太祖将其作为战备物资,全部收贮在内库,从不随意挥霍。宋太祖本来很喜欢射猎和踢球(当时称“蹴鞠”),刚做皇帝那阵,他还常常技痒难忍,不时地邀手下的人玩上几次。这些游戏对宋太祖来说自然属于忙里偷闲,但有时玩到兴头,又难免误事。一次,他正在后苑射鸟,忽然有大臣口称急事求见。可他接过奏章一看,里面说的并不是马上要办的事,不由得有些恼火,当即训斥了几句。那大臣却说:“这些事虽不是很急,但总比射鸟急些吧。”他愈加恼怒,随手抄起一把玉斧,朝那人撞去,撞掉了两颗牙齿。那人也不作声,跪在地上,将牙齿捡起来装在衣服里,宋太祖问:“你想拿这个来控告我吗?”那大臣说:“不敢!不过陛下既为天子,一言一行自然会由史官记录在案的。”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逼得宋太祖不得不赶紧地表示道歉。通过这件事,使宋太祖认识到“吾为天下主”,一言一行至关重要,“畋游”(即射猎)、“蹴鞠”终究不是“正经事”,以后慢慢地就将这些嗜好戒除了。

    去世前一年,宋太祖曾对臣下说:“自古为君者,很少有严以律己而无过失的。像唐太宗那样虚心纳谏固然不错,但他若一直注意防止骄奢,克制自己,不犯过失,使臣下无从谏议,岂不更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二百七十章 太祖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