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 钦宗赵桓
    一、哭哭啼啼强披龙袍

    宋钦宗,初名亶,后更名烜,又改桓。是徽宗长子,母为恭皇后王氏。宋元符三年生,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卒。终年56岁。

    赵桓是父亲当上皇帝4个月后出生的。他出生5个月后,封检校太尉,山东东道节度使,韩国公。翌年六月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二月又改名叫赵烜,八月始改名曰桓。

    大观二年正月,赵桓进封定王,并出外就学,开始读书了。时常功课不外《礼》、《易》、《尚书》等经典和《汉书》等史籍,再就是文章诗赋之类,他的资质虽不很鲁钝,却也算不上聪颖,一篇经文常常需要数日方能成诵。好在他读书习作比较勤奋,待人接物谦恭有礼,慢慢地也就给人留下了一个聪明仁孝的好印象。转眼赵桓已年满20岁,加冠之后,就算长大成人了。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即位已16载的宋徽宗觉着该效法先王,立一个储君了,而立嗣长子又是古今之通则,于是皇太子的名份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赵桓头上。他为了保住这个地位,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为了表明自己的恭俭谦退,在拜谒太庙之时奏请不乘金辂,不用卤簿,只常服骑马以往,还请求官吏不要对他称臣。入居东宫之后,他又奏请减少东宫的诸司局务,节约廪食。为表示自己的好学精神,他请求每天除了问安寝食之外,不拘早晚只要稍有闲暇就请学官赴厅讲读。尽管如此,赵桓的太子之位坐得还不十分稳当。因为宋徽宗最喜欢的儿子不是他,而是三子郓王赵楷。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冬,随着金兵的大举南侵,徽宗对赵桓的态度也变得亲热起来。十二月二十日,他降御笔拜赵桓为开封牧时,有意一再表白这一任命不是根据左右大臣的建明,而是悉出宸断,以显示自己对皇太子的信任。翌日,赵桓入朝问安时,徽宗又特意将只有皇帝才能佩戴的排方玉带赐给了他。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决定将皇位禅让给他的儿子,亟命宣召太子赵桓前来。赵桓在小黄门的引导下趋步走进保和殿东阁,叩拜礼毕,抬起头,见徽宗半卧榻上,宰执大臣环侍榻前,心中暗暗吃了一惊。太师童贯和少宰李邦彦即抖开一领御袍披在了赵桓身上。赵桓神经质地浑身一颤,脸刷地一下白了,双膝一软,复又跪倒在地,直着眼,猛然放声大哭,坚辞不受,边哭边举体自扑,御袍也甩到了一边。徽宗又在纸上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赵桓接过一看,哽咽着说:“臣若受之则不孝矣。”赵桓抬起泪眼,嗓子沙哑着说:“父皇欠安,臣儿定难从命。”徽宗见僵持不下,乃命内侍扶赵桓前去福宁殿即位。稍事停歇后,内侍就连拖带拉将赵桓拥向前去。走到福宁殿的西庑门,早就等候在那里跪拜称贺的宰执大臣也上前相帮,终于将赵桓拥到了殿内。人们原想就势扶赵桓升座即位,不料见他已身软体酥,昏厥过去,只好又七手八脚地将他抬到了卧榻之上。

    这时,天已黑了下来,大内殿宇笼罩在一片暮霭之中。应召而来准备参加内禅典礼的文武众官早已在垂拱殿下班列成序。宰执大臣来到这里,商量再三,决定不等太子即位而先出宣诏,太宰白时中郎声宣读了禅位诏书之后,百官众口一词愿见新天子,不肯退去。宰执措立殿上,莫知计之所出。大宦官梁师成从后宫来到,对众人说:“皇帝自拥至福宁殿,至今不省人事”。百官闻言,议论纷纷,宰执大臣面面相觑,更加没了主张。刚才赵桓在保和殿不肯受命之时,李邦彦曾建议急召赵桓素来亲熟的东宫官员耿南仲进宫侍候,这时耿南仲已经来到,吴敏就拉他闯入福宁殿,拟诏宣御医,退群臣,道是今日天晚,别日御殿。

    次日,赵桓在经过又一次固辞之后,终于御垂拱殿接受了百官的朝贺,当上了皇帝。是为钦宗。

    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二百七十八章 钦宗赵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