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一坤苦笑着说,“高雅文化多搞多赔钱,不搞不赔钱。长此以往,中国的民族文化非赔光了不可。”
方子云问:“现在严肃文学很不景气,你在这种气候下让夏英杰爬格子,能有出路吗?”
“两个人在一起,总得有个干净的。”宋一坤感叹地说,“如果要寻找更多的共鸣,也许我们都该去做学问,现在是学非所用。”
“时代潮嘛。”方子云无奈地说。
谈完事情,宋一坤叫了一辆出租车将方子云送到长途汽车站,目送发往玉南的中型客车启程了,他才又叫了一辆车前往火车站,他必须首先解决火车票的问题。
火车站人山人海,从广场到大厅凡是可以容身的地方全部挤满了旅客,售票大厅更是排满了长队,而最忙碌的莫过于票贩子了,他们既要做黑市交易,又要与警察周旋。
宋一坤付出了高出正常票价一倍的价钱,从票贩子手里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当晚直达北京的软卧车票。在车站的黑市上只要你肯付钱,役有办不到的事情。
他走到出租车场扫了一眼,出于视线宽阔的考虑,他特意选了一辆“面的”坐在前面,告诉司机:去花园路吃一碗马记牛肉拉面,再到城东路转一转,然后返回车站。江州皮革厂就在城东路上,而花园路的马记牛肉拉面则是宋一坤多年光顾的风味小吃。
到了花园路,司机把车停好,陪宋一坤进了面馆。这里与其他面馆不同,顾客不许喝酒,店里不卖小菜,只许吃拉面,因为人太多了,需要极时腾出座位。江州的拉面几百家,惟有此处独树一帜。
宋一坤排了半个小时的长队才吃上这碗面,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到车上,向城东路驶去。这时,天色已是黄昏。
在宋一坤的引导下,出租车以皮革厂为中心,往南、东、北三个方向各开出三公里,然后围绕着皮革厂附近转了一圈,最后在路边停住。宋一坤从车上下来,站在人行道上慢慢地抽着烟。
思考着。之后他又坐回车上,对司机说:“按照刚才的路线,再走一遍。”
宋一坤似乎从这里发现了什么,尽管这种感觉还很朦胧。其实,他就是冲着这种感觉而来的。他在江州上学、工作十几年,对这座城市有一定的了解,既然有迹象表明王海和孙刚要投奔他,他就不能不对王海在江州的活动有所关注。
返回车站,离开车时间只有十几分钟了。
宋一坤枕着旅行包睡了一夜,早上八点多到达北京,下车前他刷牙、洗脸,做好了办事的一切准备。出了北京站,他随即坐进出租车直奔农业展览馆。
北京农展馆招牌林立,是出版界最具影响力的场所之一。
宋一坤付过出租车费,取出记事本又看了一遍,这才朝一家出版社的编辑部走去。记事本里有十几位著名编辑的名字,只要找到其中的任何一位就可以。
他走进一幢大楼,在三楼一家文学刊物编辑部寻找名单上的第一个人——王文奇。他从一间房门的标牌上看到了这个名字,便轻轻敲响了房门。
“请进。”屋里有人说话。
他推门进去,问道;“请问,是王文奇先生吗?”
“是我,你有什么事?”王文奇坐在办公桌前问。
这是一间单人办公室,只有具备相当资格的人才可以获得这种工作待遇,与摆满办公桌的编辑室相比,这里显得清静多了,王文奇五十多岁,身材消瘦,曾编辑过很多有影响的作品。
宋一坤开门见山地说:“我受人之托专程从海口到北京,想请您看一部稿子。作者没敢来,是因为她没有勇气敲一扇权威编辑的门,担心被拒之门外。当然,请您看稿子是有附加条件的。”
王文奇想了想,说:“你把门关上,坐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