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8、戚继光之奇门兵刃
力投笔从戎,谁料到朝廷这边工资一拖欠就是几年,大妈大婶行行好,给点吃得吧……”

    这就是说,朝廷果断地切断了明军的粮草与饷银,让这支曾为朱元璋征讨天下的百战之军,彻底沦为了乞儿和小偷。而戚继光的光荣使命,就是带着这些饿到快要发疯的乞儿们去上战场。

    撇开坊问对于战争的美学艺术不谈,单只是实事求是地谈及战争,古今中外,对于战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三个:

    第一个是饷银和粮草!

    第二个是饷银和粮草!

    第三个还是饷银和粮草!

    ……总而言之,一支军队要想打胜仗,饿着肚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再说到整体战局的配合,大抵是需要三支到五支军队相互配合的,一支要以绝对优势,去欺负数量少,兵员不足的敌人;另两支军队一支佯攻,迷惑敌人;另一支牵扯敌人的增援部队,让敌人无法会合。这种配合作战的方式,始终能够形成局部战场上的优势,才能够打败敌人。

    想象一支半年没有吃过饱饭,饿着肚子,举着沉重狼筅,光着脚板的部队,你让他们在指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自古皇帝不差饿兵,这些当兵的肯定不会干的。再者说了,明军的敌人机动性超强,这边兵部却禁止战士骑马,所以但凡交火,百分之一百的,士兵一听说敌人来了,就端着要饭碗掉头就走。饭都不让人家吃,你凭什么要求人家乞丐浴血沙场?

    所以戚继光要想打赢他的战争,就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要吃饭,二要骑马,三要张弓——只要完成这三项任务,明军才能由丐帮转型为一支战斗军团。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戚继光的这三个要求,又是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政治上不正确,仗打赢了也没用。

    所以戚继光一琢磨:“咋整呢?这仗不打是个输,打也是个输,要怎么样,才能够避免输到家的惨局呢?”

    “要不我干脆上书吧!”戚继光想。

    上书,就不能说上级领导的决策不对,你一个小小的下级军官,敢说上级领导不对,嫌命长了是不是?

    可也不能说上级领导正确——正确你还不快点去执?要你这些当兵的,就是替领导执行的,虽然你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死掉,可这跟领导有什么关系?领导照旧是英明神武的。

    所以戚继光要上书,要纵情讴歌各级领导的英明决策,还要不去执行领导的决定——若然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的是一个灵敏的政治头脑。

    如此一来,戚继光就让自己从一名军事家进阶到了政治家的行列之中。

    政治家戚继光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充分肯定朝廷不发士兵饷银,不许战士骑马,不许战士用弓箭,强行让士兵高举狼筅等一系列政策的前提之下,想办法忽悠朝廷给士兵发点饷银,让士兵临战时骑马操弓,扔了缺心眼的狼筅……只要完成了这几桩历史任务,明军到了战场上,决没有输的道理。

    要知道,大明时代,明军与倭寇的战斗兵员相比,是数万甚至数十万比一的比例。实际上大明是没有任何理由闹倭寇的,撂着数以百万之计的军队放在这里,谁活腻歪了敢闹什么倭寇?可是大明王朝出于稳固江山的考虑,有意地废除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数以百万之计的明军沦为乞丐,没的吃也没的穿,平时不许操弓,战时不许骑马,尤其是那要命的笨重狼筅,明摆着是大明朝廷想借助倭寇的力量,铲除自己的军事武装。此时来了个戚继光,由于他不断地纵情呕歌各级领导,歌颂领导们的丰功伟绩,让领导们一犯迷糊,就跟戚继光“妥协”了。妥协的结果是戚家军的兵饷照常发放,士兵们不用端着讨饭碗四处要饭了,只管吃饱了饭,去操场上演练。而且戚家军平时可以操弓,临上了战场还可以骑马,最重要的是戚家军的战士不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简介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目录 > 8、戚继光之奇门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