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君臣反目
以利害。你说话得算数,你这么做是对的。
他跟皇上怎么说呢?“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岂止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精不再藉,盖虑周而用足也……” 岳飞跟皇上这么讲:这个养兵打仗太花钱,“兴师十万,日废(费)千金”,人吃马喂得多少钱啊!太花钱了。所以您把刘光世的部队,您给我。您给我之后,我提劲旅,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中原一收复,二圣一迎回,就不用打仗了。不用打仗部队就可以遣散了,咱这笔军费就省出来了。您看这事多好啊。皇帝看到岳飞这个上疏,本来可能心里还在犯嘀咕,这个刘光世不能打,岳飞确实是百战名将,要不我就把部队给他?一看到这封上疏,皇帝的信念就很坚定了:绝不能给他!给谁也不能给他。怎么又来这一套啊,又“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给谁也不能给他。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主战派的张浚——三点水那文官的张浚——当时做宰相,和主和派的秦桧两个人出奇一致地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反对岳飞合并刘家军。你说主战派和主和派为什么能站在一条战线呢?俩人也没商量,这事就得这么干。俩人的相同点都是文官。甭管是主和还是主战的,全是文官。所以,他们俩是绝不能看到武将的势力做大。因此,这两个人就合在一块儿了。合在一块之后这两个人就跟皇帝讲:请陛下收回成命,这事不能这么干。绝不能让岳飞合并刘家军。他合并了刘家军之后,他势力就太大了。你想全国七分之四的军队给他,岳家军。万一他哪天——这话我不往下说了,你琢磨。皇上越琢磨越对啊,说得有道理啊。所以这事就拖下来了。
这一拖,岳飞就着急啊。因为君无戏言,你答应把这支部队给我。你现在黑不提白不提,没下文了。所以岳飞就索性——既然这样的话,给皇帝写折子说不明白,我面君得了。我见了皇上我跟皇上当面说,我有什么话我跟皇上当面说。于是岳飞就来见皇上。岳飞见皇上就跟皇上说了,说:“您赶紧把淮西军拨划给我,我保证尽快恢复中原故地。”皇上就不阴不阳地问:“你这尽快是多长时间啊?”岳飞说:“三年。你只要把刘家军给我,统一由我指挥,我保证三年收复失地。”皇帝说:“你真的保证三年恢复中原?如果到时候三年不能恢复中原,你何以自处?”岳飞一听这话愣在当场。皇帝看到岳飞跟那儿沉吟,岳飞答不上来,在那儿沉吟。于是皇帝就冷冷地说了一句话,说:“这个刘光世的部队驻守淮西,淮西是临安的屏障,行在的屏障。如果我把这支部队都拨给你,你把这支部队调走”,因为岳飞是坐镇鄂州,就是今天的武昌那个地方,“你把部队西调,调走了,北上去收复中原。你中原又没有收复,这个时候金军南下,朝廷又没有屏障,那我不是完了吗?”所以皇帝把这话说出来,等于就是明确地拒绝了岳飞。
<i>岳飞毫无宫廷争斗的经验,勇猛过人却谋略不足。他只是想着得到刘家军就可以壮大队伍一举恢复中原,迎回二圣,平定战乱,却不知宋高宗只想保住自己的皇位,绝无迎回二圣之心。所以岳飞越下保证,宋高宗就越不会把刘家军交给他。那么此时的岳飞采取了什么行动呢?</i>
这个时候的岳飞就很不理智了。如果岳飞这个时候明智的话应该是下去妥为谋划,或者说这个事你看出来皇上不想这么干。不想这么干你就别再提了,要不你就妥为谋划,你把详细的比如你的作战计划或者你的打算这些东西你给皇上送去,这事不就解决了吗?岳飞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你不把淮西军交给我是吧,你说话不算数是吧,我不干了。岳飞辞职,不干了。我母亲去世,在过去的话应该守孝三年,我给我母亲守孝去。岳飞第二天就摞挑子了,上庐山了,不干了。这一下皇上傻了眼了。因为确实这些个大将里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