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民族之魂——鲁迅
    但对于他的时代与民族,鲁迅又是超前的。他因此无论身前与身后,都不能避免寂寞的命运。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迅,但要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思想文化(文学)遗产,还需要时间。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鲁迅,恐怕已经无须介绍。每一个中国人如果希望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民性,都绕不过鲁迅这样一个巨人。鲁迅更为现代文坛留下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既疯狂又格外清醒的“狂人”;国民弱点象征的“精神胜利法”体现者阿Q;带着滴血的灵魂走向地狱的祥林嫂;还有闰土、华老栓……他不但写出人物的“血肉来”,而且表现了“灵魂的深”,这种实写人物,虚写寓意的方法,既富有强烈的真实感,又赋予更深广的社会批判意义,显示出巨大的艺术表现力。

    鲁迅(公元1881年—1936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他原姓周,名豫才,1898年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早年学医,后深切感到,在中国,头等的重要的还是改变人的精神,于是弃医从文。鲁迅的小说集有、和。收入、、、《阿Q正传》等名篇,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收入《祝福》、等11篇小说,比较集中地描写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是30年代创作的一组杂文化的小说,采用古今杂糅的浪漫主义手法,把历史题材与现实斗争结合起来,使正面人物显示中国人民的战斗传统,反面人物漫画化、滑稽化。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五四”时期的杂感和论文,形象生动、尖锐泼辣,形成独特的“鲁迅风”;1925年以后,杂文成了鲁迅的创作重心,内容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最能显示鲁迅复杂的心态的是他的散文,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每一篇都在剖露作者的灵魂,显示他的愤激、感伤、企望和追求;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其风格深挚平易而清新舒展。

    《阿Q正传》是鲁迅作品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阿Q正传》流传极广,版本甚多,国外许多国家都有译本,前苏联、日本、法国还曾将其改编为剧本正式演出。在意大利的《蓬比亚尼作品及人物文学辞典》里,甚至可以查到《阿Q正传》和“阿Q”的辞条,可见影响之深远。《阿Q正传》以阿Q的形象,令人信服地画出了“沉默的国民魂灵”和“中国的人生”。阿Q是一个赤贫者,靠出卖劳力为生,身受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但是,他对自己的处境没有丝毫反抗的意识,没有开辟新生活的欲念,成了一个安于奴隶地位的苟活者。这一切与儒道两家所鼓吹的道德如出一辙,儒道两家提倡的人生哲学在这里获得了具体实在的显现。

    更可怕的是阿Q的性格主体——精神胜利法。阿Q不仅甘于处于受尽欺凌的卑贱地位,而且还要以一种想像中的优胜来为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寻找解脱,以一种脱离实际的虚妄精神的超然,来取得心理上的自慰和精神的胜利,这本质上是一切受压迫者在未觉悟和未有能力反抗前的不得已的一种心理选择和消极适应、消极保护的思想行为方式。然而,这是更深刻的“沉默的魂灵”,是完全丧失了做人资格和地位的被扭曲了的灵魂的表征,是人被异化的变态反映。这实际上是一个民族长期在封建专制土壤上、在封闭的文化模式中、在农业自然经济条件下生长起来的一种性格上的痼疾。

    “沉默的国民魂灵”和“中国的人生”还表现在阿Q的保守、盲目、排斥异端、讳疾忌医等性格缺陷上。阿Q的价值判断标准,一切以狭隘的个人经验生活和传统的标准为尺度,凡是背离了这两条原则标准的,皆是离经判道。这些性格缺陷,从根本上讲是与动态的发展意识背道而驰,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简介 >知道点中国文学目录 > 民族之魂——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