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诊断西方现代文明的预言诗人——艾略特
历史掌故融合一体,不仅使诗篇五彩缤纷,而且还带上异国情调和盎然的生活情趣。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诗歌技巧的限制,而且还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

    于1922年10月发表在诗人自己编辑的《标准》创刊号上。美国诗人威廉斯大为震惊,宣称:“它结束了我们所有的欢乐;它如同一颗炸弹,瞬间毁灭了我们的世界。”的贡献是划时代的,它业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走向堕落和空虚的代名词。的经典性的地位,是诗人于1948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直接原因,也使得20年代以后的诗界进入“艾略特时代”。

    1927年以后,艾略特的诗歌创作进入第二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带有更多的宗教色彩。作者无法摆脱社会矛盾,企图从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这一时期的诗,在内容上大多是消极的,但在艺术上又有新的特点:诗歌结构严密,暗喻虽复杂,但不故意惊人,具有冥幻、自然、和谐的诗歌风格。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长诗《四个四重奏》。《四个四重奏》写于1935年至1941年。作者借用英国一座乡间住宅玫瑰园遗址“诺顿”,艾略特祖先在英国居住过的村庄“东科克”,美国马萨诸塞州海边一组礁石“萨尔维奇斯”和17世纪英国一座教堂“小吉丁”为题,组成一组哲学宗教性长诗,表现了人类历史周而复始,绕着天主的意志循环不已的思想,并宣扬基督教的服从精神。长诗在艺术技巧上比有进一步发展,文字更自然流畅,语言节奏性更强,被认为是艾略特的登峰造极之作。

    艾略特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大师。他早在1915年就开始写文学评论。1920年出版第一本文学论文集《圣林》,以后又编了《论文选集》(1932年出版,1951年修订)和《古今论文集》(1936年)等。他重要的批评着作有《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年)、《玄学派诗人》(1921年)、《批评的功能》(1923年)和《诗歌的用途和批评的用途》(1932年)等。

    艾略特的文艺批评是一个实践中的诗人的批评。他的文艺理论是很丰富的,最突出的是“非人格化”的理论。艾略特认为诗歌不能当作主观的自我表现,他说:“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避却情感,诗不是表达个性,而是避却个性。”因为在他看来,作品与作家无关,作品只是客观的象征物。他认为诗人的感情要想进入作品,必须要经过一番转化,转化为非人格的东西,也就是要脱离自己的人格,转化为普遍性的艺术性情绪。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更接近于科学。要做到这种“转化”,艾略特认为这需要有高度的艺术表现技巧。为此他提出了一条“客观对应物”表现情绪的创作方法,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如各种事件、情景、掌故和引语,搭配成一幅图案来间接暗示或象征某种情绪,造成某种艺术效果。

    1948年,艾略特“因为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知道点世界文学简介 >知道点世界文学目录 > 诊断西方现代文明的预言诗人——艾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