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陈梦家死后,北京大学教授、诗歌评论家谢冕说道:“每一个诗的季节里都有它的时尚和流俗,做一个既能传达那时代的脉搏,而又能卓然自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诗人是困难的。惯性力图裹胁所有的诗人用一种方式和共同的姿态发言,这对天才便意味着伤害;而天才一旦试图反抗那秩序,悲剧几乎毫无例外地便要发生。”谢冕说这话的时候,心中想着陈梦家,具体所指却是与陈梦家经历、命运相似且友善的另外一个诗人的悲剧。这个诗人的名字叫——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出身浙江海宁查氏家族,生于天津。海宁查氏原籍安徽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查瑜因避兵乱迁居海宁袁花镇创业持家,渐逐发达。至明代已创立显业,为江南名门望族,家道中兴几百年不衰。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中期至清以来属著名“文宦之家”。明代查约、查秉彝、查继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人学者,皆出于该家族。清康熙皇帝南巡时,在其宗祠外门联上御赐“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以示褒奖。及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鑑、查良锐、查良铭、查良锺、查良铮、查良镛等均为其族人。就学术界小圈子而言,查良钊的人格、学问受到普遍尊重,这与他早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并兼任全美中国学生会执行干事长,1921年11月曾率领在美学生与国内民众团体和海外华侨相呼应,支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而名声大振有关。亦与其回国后历任河南大学校长、西南联大训导长、抗战胜利后任昆明师范学院院长,国共翻盘后出任台湾大学教授、训导长兼台大侨生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长达二十年等一系列学政两界的职位有关。但这一切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还在于查氏本人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且在自己的职位上,特别是西南联大后期乱象丛生的艰难岁月里,处事稳重,无私无畏的精神与人格力量让世人敬佩。查良钊的精神和事功,称得上是西南联大常委们所依仗,在维持学校纪律和教学研究八年中长盛不衰的中流砥柱。

    但就世俗社会的名气而言,海内外华人知道更多的当然是后来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查良镛)。穆旦与查良钊、金庸皆为同族的叔伯兄弟,按家族辈分排行,皆为“良”字辈,名字都带金字旁。后来查良铮与查良镛一个成了著名诗人,一个成了名满天下的小说家,又都起了个颇有讲究的笔名。查良铮拆“查”字为木旦——穆旦;查良镛,拆“镛”为金庸。金庸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堂妹,徐与这对同族的查氏兄弟属于沾亲带故的小同乡。金庸在1975年出版的后记中写道:“我是浙江海宁人。……海宁在清朝时属于杭州府,是个滨海小县,只以海潮出名。近代著名人物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他们的性格中都有一些忧郁色调和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分不合时宜的执拗。……但海宁不出武人,即使是军事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会动武。”金庸其说,大体不差,无论是王、蒋、徐乃至穆旦的人生,皆充满了悲剧意味。就人生的潇洒超脱而言,可能只有金大侠在乱世中左右逢源,为海宁的“侠之大者”,无论是性格与人生际遇都没有前几位耆宿名流那样忧郁与悲凉。

    1935年7月,18岁的穆旦自天津南开中学高中部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进校不久开始诗歌创作,并有《更夫》、、《流浪人》、《古墙》等陆续发表于《清华周刊》、北平《文学》等刊物,署名“慕旦”。此时的穆旦在校园和北方诗坛渐渐有了一些名气,如他的同窗好友王佐良在回忆《穆旦是怎样形成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是同班。从南方去的我注意到这位瘦瘦的北方青年——其实他的祖籍是浙江海宁——在写诗,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渡北归3:离别简介 >南渡北归3:离别目录 > 第一节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