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马神庙旁,一片神鸦社鼓
帅旗”飘荡中,同样沉浸在虚幻迷惘中的各色人等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于乱世苍茫中企图求得一方良药,以壮行色。而此时的胡适端坐在北大校长的交椅上,一扫9年来在美受的委屈,特别是孔宋集团施加的窝囊气,野心顿发,开始摇动大旗呼风唤雨起来。按当时出任北大校长室秘书邓广铭的说法,头顶五彩光环,身配盟主“帅印”的胡适,不但“立志要把北大办好,也不但以华北地区教育界的重镇自任,而是放眼于全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是以振兴中国的高等教育为己任的”。按胡适的构想,国家与其每年花费几百万美元送学生到外国留学,不如省出一部分钱来在国内建设少数世界水平的大学,只有如此,中国才有学术独立的希望。本着这一构想,胡适提出了一个“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即在十年之内先集中资源,经营五所基础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武大、浙大、中央大学。十年之后再陆续扩充其他大学,逐步在整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教育水平——如此强劲的势头与大胆构想,在教育和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也令一些政客很感难堪。当初傅斯年荐胡出任北大校长时,作为教育部长的朱家骅漠然处之,或许对这种情形已经料到。只是书呆子气仍未完全脱尽的胡适,没有意识到星转斗移、今非昔比的政治形势。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宏大叙事”式的光辉蓝图,很快就像他归国时遭遇的西天彩虹,瞬间化为泡影。在急剧动荡的时代潮流中,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教授与学生皆陷入生存的困境而难以自拔,地下中共组织开始行动,发动学潮,展开与国民党政权的争夺战。如果说抗战前中共潜伏于各大学的地下组织尚属零散、隐蔽、小规模的闹腾,如今几乎已是公开的大规模的策反运动了。在“动地走雷霆”(郭沫若诗句)的滚滚学潮涌动中,胡适的大旗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浩瀚急荡的急流赤水之中。

    此前的5月4日,傅斯年由南京抵平,正式筹备北大复校事宜。21日,针对西南联大学潮的吵闹不息与联大教授闻一多、吴晗等人的嚷嚷不止,傅氏极为愤慨地发表公开宣言,谒“关于学生运动,今日学生水准,不够为末来之建国人才,甚望能安心读书,专门作学问,学术绝对自由,惟不可作为政治斗争之工具。”这年7月底,复员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招考先修班学生,考生被录取后可自由选择学校与专业,根据国内情形,共分七个考区,分别为上海、北平、昆明、广州、重庆、武汉及天津。成绩出来后,七区成绩以上海考生为最佳,而昆明考生最差。为此,傅斯年对记者发表谈话,颇为感慨地说:“昆明区成绩最差,因高中学生从事政治活动,而疏忽功课所致。”因而“奉劝昆明同学今后为自己前途着想,努力学业,何必替人家做垫脚石”。

    同年8月4日,精疲力竭的傅斯年在北平《经世日报》发表了《漫谈办学》一文,提请政府与学校当局应负起应有的责任。面对啼饥号寒的师生,政府必须提高其待遇,“不要视之如草芥,这道理尤其应该请行政院院长宋公明白。……我们北京大学的教授,自国民政府成立以来,从来没有为闹待遇而罢课、而发宣言,这是我们的自尊处。但若宋公或他人以为这样便算无事,可就全不了解政治意义了”。傅斯年明确表示,在风起云涌的社会大动荡中,各校皆是面黄肌瘦的教员与衣食无着的学生,形同难民丐帮,希望他们不闹事生非,实在是不近情理的事。但就校长与教授们一方,必须打起精神,拿出为青年、为人类的赤胆忠心。如其不然,学校是假的,不如不办,免得误人子弟。

    话是如此说,但实行起来却是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吃饭问题,这是一个令各方都感到棘手和头痛且必须亟待解决的大事、要事。1945年初冬,受傅斯年和郑天挺指派,联大化学系教授曾昭抡,由昆明飞北平察看北大校园设施与化学系实验室及图书仪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渡北归2:北归简介 >南渡北归2:北归目录 > 第三节 马神庙旁,一片神鸦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