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自己问
1.谈谈你的创作经历和早期生活。
顽皮一点说,最早的创作是儿童时代在水泥地上的胡徐乱抹。我曾在化工厂的门口 用粉笔描摹了墙上的一句口号“革命委员会好”,受到了人们的一致称赞。那时候我是 学龄前儿童。
我十岁那年得了场重病,休学在家,终日躺在竹榻上,与《艳阳天》这部小说作伴, 最早读过的小说就是《艳阳天》,那时候有一奇怪的癣好,在纸上写下一连串臆造的名 字,然后在名单后面注明这人是党支部书记,那人是民兵营长,其实是在营造人物表。 前些年我在家中翻抽屉时还找到过一张这样的人物表。也许这是我对文学最初的白日梦。
我上大学时写过一阵诗,那时候十个大学生中有九个是诗人。诗歌创作对语言起了 相当重要的磨砺作用,至少对我是这样。我后来开始学习创作小说,在一九八三年的 七月号上发表了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竟然是写一个老知青的改革道路的, 竟然在次年混到了青春文学奖。我拿到奖金后就纠集几个好朋友在北京的鸿宾楼吃了一 顿,以示庆贺。
2.谈谈外国作家对你的影响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他们包括世人皆知的那些大作家。海明威、福克纳、塞林格、 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少年时代我曾迷恋过高尔基的之类的流浪汉小说。而真 正看到的第一片世界文学风景是在上海译文社《当代美国短篇小说集》中,辛格《市场 街的斯宾诺莎》中那个迂腐、充满学究气的老光棍形象让我念念不忘。那时候我在苏州 的一所中学里上高中。
以我个人的兴趣,我认为当今世界最好的文学是在美国。我无能摆脱那一茬茬美国 作家对我投射的阴影,对我的刺激和震撼,还有对我的无形的桎梏。
3.谈谈你目己的作品这一点最好不谈,我深知自己作品的缺陷,别人一时可能还没发现,我自己先谈了 就有家丑外扬之嫌。
有时候我像研究别人作品那样研究自己的作品,常常是捶胸顿足。内容和艺术上的 缺陷普遍存在于当代走红的作家作品中,要说大家都说,要不说大家都不说。
4.谈谈“流行”和“不流行”的作品的优劣。
这牵涉到对“流行”这词的理解。“流行”的含义是被时尚肯定,受人欢迎的。排 除了文学的其它体裁,流行的小说就是被人普遍接受、对同时代起影响作用的小说。举 个例子,譬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这是八五年之前的流行模 式,八六年以后的中国文学起了一种质的变化,一批极具作家私人个性的作品登上文学 主峰,它们同样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流行效果。这就像赛马中彩后,马和驭手都具有流行 的意义。在文学界,这样的马有、《遍地风流》,、《透明的 红萝卜》等、这样的驭手有阿城、刘索拉、莫言等。无疑,他们首先是优秀的,然后才 是突然在瞬间爆发的。他们这些作品因流行而奠定了地位,也影响了大批文学作品风格。
所谓“不流行”,当然有两种含义,一种不流行是作品本身低劣的原因,它无法流 行。另外一种,我想就是那些不流行的好作家了,不流行的好作家一般不易受人注意, 一旦受到注意并被推崇后他们往往仍然不流行,原因很复杂,似乎他们不具大众性,不 具可摹仿性,他们的个性色彩深藏于作品中,不易摄取,因而产生了另外的效果,不是 流行,而是间离,通过间离达到吸引目的。这样的作家也可找出些例子,譬如湖南的残 雪,江苏的叶兆言。
“流行”与“不流行”之间没有优劣,它们同样是产生好作品的土壤。
5.谈谈创作障碍问题,你怎样对待?
每个人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障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方面的, 包括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