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那一个”。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也使我妒嫉,有点“工农兵学员”心理。
再后来,《在同一地平线上》发表,文坛瞩目,“张辛欣”三字声誉鹊起。
找来那篇佳作拜读。读罢心怅怅然,妒嫉却消除了。对有才华的人,妒嫉是愚蠢的。所怅怅然者,自己尚无进取耳。
那时安忆也已扬名。记不清是某月份内了,竟在各刊几乎同时有六篇小说发表!
现在回想起来,安忆、辛欣两位青年女作家当初“异军突起”的创作开端,对我促进很大。丫头们能是,男儿何不能是?!遂更少玩乐,发奋读书,勤勉写作。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奖,听到些溢美之词,多少有些飘飘然起来。领奖期间,安忆对我说:“晓声,你那篇小说我认真看了。你是中篇结构,短篇写法。因此前半部从容,后半部拘谨。”
我本期望也从她口中听到一些溢美之词,未想到她却兜头泼了我一盆冷水。
我便有些不悦,高傲地笑笑,不予回答。
回到自己的房间,情不自禁地拿起刊物,重看自己的第一篇获奖小说,暗自承认,安忆对它的评价是公正的。
在文学朋友中,安忆从未对我说过言不由衷的话。一句也未说过。
安忆是坦诚的,起码对我是这样。
安忆,谢谢你。
比起来,倒是茹志鹃老师比安忆对我更“扬长避短”一些。
在第四届作协代表大会上,茹志鹃老师一见我,第一句话便是:“我看了,写的很质朴,很好。”还颇严肃地指责我:“它是为我们写的,怎么后来你又给了《人民文学》?”
原本确是为《上海文学》写的,因“债台高筑”,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今年五月去上海,到茹志鹃老师家去看望她,她又对我说,是篇成功之作。
安忆在旁听了,淡淡地道:“妈妈,你别总说他爱听的话。我看父亲责备儿子为什么不要求入党那一段,就直露了些。”茹志鹃老师说:“你总挑别人作品的毛病,就不怕别人认为你骄傲?”
安忆说:“晓声是自己人啊!我也希望他经常从我的作品中挑毛病。”又问我,“我挑的毛病,你承认吗?”我说:“承认。”
她笑了。
茹志鹃老师也笑了……《今夜有暴风雪》发表后,中央戏剧学院的三位北大荒知青朋友都与我交谈过它的得失。
我对每一位都这样问:“张辛欣看过没有?”
他们都说看过。
我又问:“她怎么评价?”
他们都说:“辛欣挺喜欢这一篇的。”
还问:“真的?”
答:“当然。”
相信了,也增加了一点写作的自信。
我对自己的作品,常常像一只母鸡孵出了一只小鸭子,怀疑是“怪物”。听到我所敬重的文学朋友们的评价,是我求之不得的。
“清除精神污染”阶段,丛刊副主编李纪同志来京组稿,找到我,要求我带他去找辛欣。
我问:“辛欣眼下日子不好过,几家刊物将要发表的稿子都被抽下来了,你敢发她的作品?”
老李说:“怕什么?对张辛欣今天批得有没有道理,公正不公正,还需明天作结论呢!”
我说:“你有这种气魄就好!我带你去!”
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天很冷,我们到了戏剧学院,九点多了。
辛欣不在,她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们,她看什么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