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类
满篇堆砌,矫揉造作,非常讨厌。韩愈出来,主张秦汉古文,quot;师其意而不师其词quot;、quot;唯陈言之务去quot;,造成quot;文起八代(魏晋六朝)之衰quot;的局面。虽然他的文章,讨厌之处也不少,但比起八代的来,总算是进步了。
朱熹:《朱子大全》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人称朱子或朱文公,安徽婺源人。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一方面在理学理论上建立大功夫,一方面在经典整理上施展细功夫,这样巨细不遗的全盘功夫,使他创造了quot;道统quot;的布局,而成为继往开来型的大人物。
糟糕的是,他这些经典整理上的细功夫,实际上,并不是科学的、客观的研究,而是玄学的、主观的武断。他的许多著作,目的只是用来武断的以供创造quot;道统quot;之需。例如他不加辨别,就硬说《大学》是quot;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quot;,又说《中庸》是子思所作,等等等等,全是没有证据的胡说。但这种胡说,居然以《四书》的形式,挟quot;道统quot;以俱下,大大的影响了后代的中国人。对于、孟而言、对后代中国人而言,都给弄错了导向。严格说来,这真是一种罪过;难怪清朝大儒颜元要高呼quot;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盂quot;了!
朱熹又反对司马光的,他把quot;道统quot;延伸到史学方面,又强调正统说。他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六十卷来支援这种说法。总之,此公的头脑,实在有大多的歧途,但他又给后代中国人的头脑输入太多的错路,这真是不幸。
僧祐:《弘明集》
僧祐(四四四~五一八),本姓俞,原是江苏彭城人,后世居建业(江苏江宁),他从小就喜欢到庙上去,不肯回家,后来终于做了和尚。他跟quot;一时名匠quot;法颖做徒弟,研究佛学,quot;竭思钻求,无懈昏晓quot;,成了名和尚。他收quot;白黑门徒一万一千余人quot;,其中包括王公大人公主贵嫔,风光无比。
在南北朝时候,佛教和反佛教之争,变成了热门,佛教遭到儒教和道教的夹击。僧祐站在佛门弟子的立场,编了一部《弘明集》来卫道、来quot;为法御侮quot;。在他编这部书的时候,为了对照,也收了反面的论文,于是这种反面的思想,也跟着借光,保存到今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范缜的《神灭论)。
范缜(四五○一五一五?)字子真,他不信鬼神,写《神灭论》,勇于反对佛教迷信。梁武帝萧衍以帝王之尊,亲自写文章骂他,并发动朝野七十多人写文章围剿他,但是范缜不买账,他的论敌也承认quot;无以折其锋锐quot;。在这场大辩论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国人的思想水平和思想方法,所以这部论集,自然有它历史的地位。
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慧能六三八~七一三),本姓卢,广东新兴人。他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樵夫,因为听人念《金刚经》,有所领悟,就去找禅宗第五祖弘忍,弘忍先叫他打杂八个月,然后发现他有慧根,就把衣钵传给他。就这样的,他以二十出头的少年,就当了掸宗第六代的祖师爷。
慧能是反对繁琐佛经的,他说quot;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quot;又说:quot;佛言随其新净即佛土净,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西方人心不净亦有罪(人夫夫心,不会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quot;
他甚至认为习禅打坐、出家修行,都没必要,他说:quot;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缚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