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处女膜整形”
quot;
quot;泛处女主义quot;,是我造的一专有名词,顺便造个英文字,那该是pan-virgin-;泛处女主义quot;可说是quot;处女膜主义quot;
的抽象扩大与建构化。换句话说,它是由quot;处女膜主义quot;繁衍出来的一套新的意识形态。它的类型可归纳为五种:
自动殉情
殉情的特点是女人quot;从一而终quot;,不论许配或已嫁,一女人只要跟一男人订婚或结婚(甚至未婚私通),在这男的死后,她不愿再活,又不能恰巧quot;一恸而绝quot;,所以只好自杀明志。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吴敬粹第四十八口的那场《徽州府烈女殉夫》。王三姑娘死了丈夫,她决心要殉节,她那中礼教毒的父亲王玉辉高兴了,说: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吧!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
她的母亲知道了,大骂她父亲:
你怎的愈老愈呆了?一个女儿要死,你该劝她,怎么倒叫她死?这是什么话说?
王玉辉答道:
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
可是她的母亲不行,跑去劝王三姑娘,劝了六天,王三姑娘还是绝食求死,到了第八天,终于饿死了。王玉辉看他太太大哭女儿,反倒埋怨道:
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她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她怎的?她这死得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她这一个好题目死哩!
于是王玉辉quot;仰天大笑quot;,兴高采烈的欢呼:
死得好!死得好!
最后王三姑娘被报上官厅,结果quot;送烈女入祠quot;。
这种自动殉情的观念,发挥到极致,会有神话性的效果,即太太看丈夫快死了,自己居然抢先一步,先死为快。唐朝武宗的嫔御孟才人、明朝叶三的太太蔡烈妇,都属这一类。
还有一种有意不死的,最好的例子是唐朝的歌姬关盼盼。
盼盼是张建封的姨太太,建封死后,她在燕子楼中独居守志,凡十余年。莫名其妙的白居易讽刺她quot;一朝身去不相随quot;,不肯殉情。她解释道:quot;妾非不能死,恐千载之下,以我公重色,有从死之妾,是玷我公清范也!quot;既然白乐天先生说了风凉话,那就死好了!于是她绝食十天,死翘翘了!
至于自杀的方法,最标准的当然是饿死法,其次是吞金法(如王世祯《池北偶谈》记quot;烈女quot;)、跳楼法(如毛奇龄《家贞女堕楼记》)、投河法(如叶廷琯《鸥陂渔话》中陈烈妇传诔quot;)、上吊法(如吴德旋《初月搂闻见录》记quot;王烈妇quot;)、跳井法(如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记quot;贺烈妇quot;)、割喉法(如吴德旋《初月楼闻见录》记quot;虞烈妇quot;)、服毒法(如陈捷华《贞烈妇蔡陈氏传》)等等,种类繁多,甚至有的用五种方法才死成的(如邵长蘅《黄烈妇传》),有的用九种方法才死成的(如朱尔迈《会葬唐烈妇记》),真是条条大路通阴曹,猗钦盛哉!
强迫殉情
自劝殉情是许配或已嫁的女人为她所接受的观念殉身;强迫殉情是女人被迫为别人的观念做实行者。所以她所quot;殉quot;
的,可以说并不是什么quot;情quot;,说破了,这实在类似一种quot;殉夫习尚quot;(sutteeism)。因为是quot;习尚quot;,所以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便不在考虑之列。《新青年》中的一篇《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这种强迫殉情的惨状最为刻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