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星辰的使者
些行星运行的轨迹又是如讹的复杂?这是因为,正如哥白尼所推断的,人们恰巧是从他们所站立的地方、也就是从地球上来观察这些行星的、像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先驱者们一样,哥白尼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从另外一个地方来观察行星呢?”对于哥白尼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种种充足的理由,与其说是智力方面的理由,倒不如说是感情方面的理由,使他选择了金色的太阳作为他观察行星运行的“另一个地方”。

    太阳端坐在所有行星的中央,登极称王。在这座美丽迷人的神殿中,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光彩夺目的发光体放置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使它能够同时照亮整个天体呢?人们称它是明灯,是智慧的源泉,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它的确当之无愧;埃及的赫密斯?屈斯默吉斯塔(rismegistus)把它称作“无处不见的上帝”,索福克勒斯(Sopra)也称颂它是“明察秋毫的天神”。于是,太阳君临宇宙的王位,统治着它的子民,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它转动、运行。

    我们知道,哥白尼早已考虑把太阳置于行星体系的中心。很可能,他在40岁以前就已经写出了关于他的宇宙图式的最初草稿,当然,这份草稿不会是数学性质的。不过,在一个宗教动乱的时代,这种主张是不可轻易提出来的。直到1543年,哥白尼快满70岁的时候,才终于鼓起勇气公开发表了他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天体的著作,题名为《天体运行论》(tion of tion”这个词现在常用来表示某种与天文学毫不相关的意义,这并非出于偶然。这种意义正是发端于这个时候和这个书名。)也就是在这一年,哥白尼与世长辞了。据说,在他临终时、人们把一本《天体运行论》放在他手中,只是在这时他才终于看到了自己潜心写就、印刷成册的这部著作。

    文艺复兴运动来势迅猛——涉及宗教、艺术、文学、音乐和数学等各个领域——与整个中世纪的体系发生了直接而尖锐的冲突。对于我们来说,亚里士多德的力学和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在整个中世纪体系中似乎并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哥白尼的同时代人来说,这些理论却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天然的、明显可见的秩序。至于圆轮,它曾是希腊入关于完美运动的理想形象,早已成为一个僵死的偶像。如同玛雅人的历法或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像一样,毫无生气。

    哥白尼的理论体系,对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言,则显得大逆不道,格格不入,尽管天体行星依旧在不停地运转着。(有一个曾在布拉格从事研究的年轻人,名叫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正是他证明了行星运行的轨迹实际上是呈椭圆形的。)不过,这类问题,在那时,既不是平民百姓所关心的,也和神父教士们毫不相干。他们对于天体轮回的理论,仍然信守不渝:日月星辰都应该而且必须围绕地球而转动。这已成为一个信条,似乎教会已经断然认定,托勒密体系不是由一个居住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希腊人发明的,而是由全能的上帝一手创造的。显然,这场争论的核心,不是学说本身,而是权势的问题。这场论争直到70年以后才在威尼斯见分晓。

    在1564年,诞生了两位伟人,一位是英格兰的威廉?莎士比亚(illiamS of Venice)中,另一次是在《奥赛罗》中。这是因为,直到1600年,地中海地区仍然是世界的中心,而威尼斯又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中心。许多雄心勃勃、满怀抱负的人纷纷来到威尼斯,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而不受任何拘束:商人、冒险家、文人学者、还有一大批艺术家和手工匠人。他们遍布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和今天的情况颇为相似。

    威尼斯人素有诡秘狡诈的声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威尼斯是一个自由港,言下之意,颇有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之上升简介 >人之上升目录 > 第六章 星辰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