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言
指引下,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必将促进社会繁荣。社会利益就是以个人利益 为基础的。斯密的这一理论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他力图以人与 人之间的“经济联系”来抨击封建主义超经济强制的不合理性。同时,也正是由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使社会经济达到“自然平衡”。因此,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斯密是一位早期控制论思想的实践者。
斯密在论述通过那只“看不见的手”达到社会经济“自然平衡”的同时,还 论述了通过那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社会政治平衡的思想。斯密认为,在现 实世界中,不仅存在着协调不同人的经济利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协调不同人 的政治价值的问题。在第二卷第三章中,他首先指出,在人们可 以幸福地生存的社会里,希腊式的感情——爱、友谊和感激之情占据优势;然后, 他进一步考虑到在缺乏这种感情的社会是如何继续存在的?表面上他承认神的 存在。他说过,对伟大宇宙体系的管理,对一切有理性和感觉生命的普遍幸福的 关心,是神而不是人类的事。实际上,他是以神的存在和人们“跟神的协作,并 尽其所能地促成神的意图”来论证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政治平衡中的作用。他 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即使缺乏希腊式的感情,但是通过社会法规的建立,“可以 在人们相互之间缺乏爱或感情的情况下,像它存在于不同的商人中间那样,存在 于不同的人中间;并且,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或者一定要 对别人表示感激,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 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这里,斯密通过互利的交换的现实来阐明其政治观 点。他坚信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中,也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表面上虽 然承认上帝的存在,实际上却否定宗教原则是人类行为唯一的合宜动机。他说: “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上每个棋子都有它自己的行动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斯 密所强调的利己主义原则。而且,社会法规正是作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具体 表现,使不同利益的人得以和平共处,达到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
从以上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看不见的手”是一种对从利己出发的活动进 行调节、从而使私利与公益协调的力量。这种力量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规律, 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社会法规;它的作用是实现经济均衡、政治均衡。这种思想, 可以说是一种早期的控制论思想和社会均衡思想。
总之,和《国富论》这两杰出著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无论 是对其学术思想体系和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分析,还是对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论 述,都涉及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因此,所谓“亚当 斯密问题”实际上是由于误 解其著作而产生的。那种把他看成在中“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 是同情心”,在《国富论》中“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是利己主义”的观点,不 仅割裂这两部著作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曲解了斯密的学术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