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灵顿和罗伯特·李将军
灵顿迷人的景色。后来,他曾经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阿灵顿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钟爱、最依恋不舍的地方”。
罗伯特·李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阿灵顿。他离开的一个月后,阿灵顿山雨欲来,联邦军队有意将宅屋占领的消息不时传来。李夫人和全家也匆匆撤离。
此后的阿灵顿遭遇,我们可以在今天的国家公墓展厅里看到。那里有一张巨大的照片,泛着历史的颜色。照片上就是1861年的阿灵顿宅屋。宅屋前的台阶上,四散着的联邦士兵。他们拄着枪拍照,表情上分明写着,他们要给联邦军队对叛军首领私宅的占据,留下一个纪念。
于是,接下来的阿灵顿宅屋,就是联邦军队的司令部了。宅屋中的一些物品被安全地转移存放,也有一些物品,甚至包括这个家族的先人乔治·华盛顿总统的遗物,在混乱中星散和遗失了。
战争给予一个国家的最大冲击,是对原有体制和契约的破坏。战争是一个非常状态。在非常状态的借口下,一些在正常状态下不可能出笼的“法律”,就会顶着“战时法”的牌子出来。美国最基本的一个共同契约,就是绝对保护私人财产。可是在战争中,大量的“阿灵顿现象”出现了。这显然是和美国建国以来的起码法律相违背的。在有着根深蒂固法律文化的民众面前,联邦政府不能没有个交代。于是,一条“战时法”应运而生。
这条“战时法”规定,凡是被联邦军队占领的私人土地的原合法拥有者,都必须亲自前来缴纳地产税,否则,按照通常的违法抗税处理。也就是说,寄钱,寄支票,银行转账,统统不作数,非要人来不可。当时阿灵顿可以说是这一类情况的一个典型。除了战乱中人们很难按时赶到交税,阿灵顿的主人还有一个安全问题。作为战时的敌方高级军事将领和家属,他们对自己前往联邦区域,是否会按叛乱罪被捕,心里一点儿没底。所以,阿灵顿的主人没有依“战时法”前往交税,阿灵顿被没收。
这个结果可以说就是立这个“战时法”的目的。可是,没收以后的阿灵顿,还不是联邦政府的当然囊中之物。按照美国的有关法律,这类没收财产必须进入拍卖市场公开拍卖,以拍卖确定其价值和新一轮的主人。于是,阿灵顿在战争中被拍卖。结果,当时的联邦政府做了手脚,以致在这场拍卖中,居然只有联邦政府“独家”前来投标。经历此番“法律手续”,阿灵顿终于“合法”落入联邦政府手中。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看到美国的法律文化在起着一定作用,换个地方,只需一纸通令,作敌产没收即可,哪里还需要费这些周折。
阿灵顿易手联邦政府,新主人可以对它随心所欲了。这里还是军营——可想而知,一个战时的军队驻扎地是什么光景。阿灵顿不仅有一个宅屋,还是一个很大的庄园。可是,树木被大量砍伐。1864年,当李夫人终于找到机会,在战后第一次走进阿灵顿时,看到的昔日家园已经面目全非,至少有近二百英亩被开辟出来,成了阵亡士兵的墓地。
1865年,战争以南方的战败、联邦军队的获胜告终。李将军率众代表南军向格兰特将军投降。但直到他去世,他始终没有得到联邦政府表示宽恕的一纸赦免,就是说,他终身没有摘帽。
战后,美国在各方的努力下,虽经历曲折,可最终还是很快达成共识,就是必须迅速使这个国家全面回到契约状态。于是,美国又恢复了战前正常的法律秩序。可是,对于在战争非常时期形成的既成事实,如何处理呢?
1882年,阿灵顿的合法继承人,罗伯特·李的大儿子,走向法院,状告联邦政府未经合法程序侵占私产。法院判定联邦政府败诉,命令联邦政府交出阿灵顿。阿灵顿必须物归原主。
联邦政府执行了法庭命令,将阿灵顿产权归还李家。同时,鉴于阿灵顿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