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堂、墓地与麦田
然而,在故乡津德尔特,还有一件难以言述的、微妙的神秘。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一直到离家赴外地念书为止,文森特每周至少一次,要穿过一片片麦田去父亲布道的教堂,至少每周有一次,他要来到大片麦田一旁的教堂墓地,并在那里看到一块小小的墓碑。
即便识字未始,通过大人们的谈论,他大概也知道墓碑后面躺着的人是谁,朦胧地感觉到一种神秘的命运。当他有能力读懂那块墓碑上的文字之时,他幼小的心灵中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文森特·凡·高 1852
其下是一段引自《圣经·马太福音》的话语:
让孩子们
来我这里
不要阻止他们
因为在天国的
正是这样的人
quot;天国quot;二字特别用了粗大的字体,深深地镌刻在墓碑上。我们不知道幼小的文森特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但是,在这里的确存在着双重的神秘,双重的震动。天国与死亡原来如此切近,而且,在天国与死亡之间长眠着的,是与他同名、同姓、同性别、同月同日生、仅仅先他一年来到人世但随即死去的另一个文森特!
当年事稍长,或者,当他的艺术直觉从浑沌中渐渐显露成形,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又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他的感觉和意识,与那本已十分森然的神秘相融和。在他最常去的父亲书房里,荷兰画家范·德·马丁的一幅铜版画渐渐引起他格外的关注。那可能是在母亲的业余绘画之外,文森特最早接触到的职业画作。那是一幅《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画面的调子阴沉、森然,正是尼德兰低地特有的景象。布满画面前景的彤云横陈天际,几乎只在地平线附近留下一带耀眼的天光,使得地平线那边的村舍、教堂、树木等等都成了一线参差的剪影。教堂的塔楼纵贯那一带光亮,它的尖顶和十字架没入昏黑的彤云之中。在十字架上方的天空,横贯的彤云还现出另一片天光,但那似乎并未缓减画面的阴沉和森然,相反倒平添了几分凄清的紧张……那应该是惨淡的黄昏时分,要不就是某个怪异的午后,也可能是一场巨大的雷雨到来之前,或者,那样一场雷雨刚刚已经洗劫了大地——因为,横贯近景的巨大麦田,看上去已是七歪八倒,一片狼籍,似乎已经惨遭暴雨蹂躏。前景上的一片麦田已被刈倒。在画面靠右的部位,一位与高高的麦田难以分辨的模糊人物,手挽一柄满含死神意味的大镰刀向左而立,低头哀悼致意:一列企鹅般的送葬队伍正穿过麦田,向地平线方向教堂的剪影走去,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清一色黑色斗蓬和礼帽的背影,哀悼和悲伤(或许还有恐惧和无奈!)似乎让他们全都低颔着头颅,前倾着身子。而教堂那边,挽钟大概正在鸣响着神秘的诱惑,呼应着那位形象含糊、身份暧昧的收割者,呼应着他臂中那柄可怕的大镰刀,既在向生者召唤,也在为死者祈祷。
麦田,北布拉班特黑土上的麦田,滋养生命的麦田,人和大地的麦田……在村舍的一旁无尽地延伸着、被教堂守护着的麦田……用麦芒点燃阳光、挑战冬天的麦田,或者,被暴雨所蹂躏、被死神所刈割的麦田……多年以后,文森特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这幅画中阴霾、空旷、惨淡的景象乃至细节——虽然其中少不了他幼小心灵的诸多投射(那幅画本来的主题动机可能含有相当的谐谑成分)。十多年后,文森特走向生活,无论在一帆风顺或是挫折困顿之中,他总是倾向于在自己的房间里挂上复制的《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在艺术史上,这幅画和它的作者一样名不见经传,然而,在文森特的房间里和书信中,范·德·马丁却一再与他所仰慕或钟爱的艺术家们相提并论。 这些艺术家包括名遐古今的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雷斯达尔,文森特至为仰慕的米勒,与米勒同属法国巴比松画派的柯罗和杜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