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节 教堂、墓地与麦田
他的画作一样,或者洋溢着深厚的同情、朴素的挚爱、温柔的渴望,或者席卷着汹涌澎湃、流动不止、金光灿烂的旋律,令人不由自主地沉迷,被久久地、深沉地震撼。

    反抗死亡,是人间最为惊心动魄的英雄诗,也是存在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神秘。偶然地,凭借着粗朴而原始的生命力,与浑然莫辨的神秘和疑惧相砥砺,一种至为顽强、坚贞、亮丽的人格挟裹着麦田的热浪和气息滚滚而来。在这种的确不太常见的情形中,我们领悟到了造化的神力。

    的确,quot;在凡·高的画里没有幽灵。quot; 转引自J·德里达:《恢复绘画的真实性》,何秋实译,载《外国美学》,第11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 他的生命亦复如此。今天,站在他全部的一生和整个画作的一旁,回顾他的生命我们可以说,这位一头红发的孩子,他属于麦田,属于另一类quot;高级文明quot;,属于信奉大地与太阳的quot;部落quot;。他的生命自发、原始、朴素——也许因此而不时有些粗野和不谙事理。他不像我们大多数人;他不属于一种认同的、并多少具有流行病特征的精致文明(这自然也是一种quot;高级文明quot;);因而,他身上没有(或很少)作为这种疾病之重要表现的、同时也为反映或分析病征所必需的有关意象、语词或概念的幽灵。他不是那种具有太多自我意识阴影的人。在他所属的quot;文明quot;里,即便有死亡恐惧,也被某种壮丽辉煌的巫术所驱散。在他的麦田里,生命在永恒而坚韧地流动和燃烧,如火炬一般,祭起某种浑然而博大的使命——那也是一种神秘,但那是另一种伟大的神秘,它不属于悲哀,它属于圣灵般的奇迹。相形之下,《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这幅画的阴霾,多半产生于一种浑然的投射,它只是小文森特身上微妙而彰然不显的成份。总而言之,它只是反衬出日后文森特生命和艺术的麦田中充满渴望的明亮、跳荡、炽热、和辉煌。概言之,《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在文森特意识中所投下的阴影,只是他所受该画影响的一小部份。虽然在艺术上,这幅画没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可言,然而,就生命体验的意义而言,它通过文森特特殊个人经历的中介、催化和转换,向他提供了具有quot;亲在quot;意味的机会,帮助他参悟到麦田与人之间的某种重要关联。

    十多年后,凡·高初次遭遇人生的挫折。几经折腾,他赴阿姆斯特丹准备神学院入学考试。其间有过这样一次经历:quot;星期天早晨我参加了劳里拉德牧师先生的布道会;他讲道:耶稣在新播了种的麦田里行走。他留给我极深的印象。在布道中他还讲到关于播种者的寓言,讲到那人应该播种入土,应该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麦种将破土而出,而他却不知其经过。牧师还提到范·德·马丁那幅《穿过麦田的葬礼队伍》……quot;参见书信101号。

    至少从那时起,quot;麦田quot;明确成为凡·高心目中一种重要的概念,具有着复杂的内在张力(麦田-故乡-人-生活-死-上帝-宗教-艺术……),通过与生活事件杂揉难分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上面那封信后不久,凡·高在谈到生活的烦恼时,出人意料地又谈到北布拉班特的麦田:quot;……然而,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在犹太区中心,在酷热难当的盛夏午后,想到有那么多令人头疼的考试在等着你,而安排这些考试的教授们又是那么老到而精明——我可以告诉你,这些教授们比北布拉班特的麦田更让人感到沉重,在眼下这样的季节,北布拉班特的麦田格外美丽。quot;参见书信103号。

    而在去世之前一年,在可怕的疾病折磨下,他再次谈及麦田深沉而复杂的伟大内涵——谈及它与人之命运的纠缠、与人之心灵的对应关系、及其神奇的治疗作用,其语调是如此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人:凡·高简介 >麦田里的人:凡·高目录 > 第三节 教堂、墓地与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