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在上帝与艺术之间·伦勃朗
    文森特在巴黎工作时期,正值高比尔公司全面改组调整。对于文森特这位行为异常的公司元老之侄,新的老板既未纵容也未轻视,而是在实际上委以责任,试图让他重新做人。然而,文森特却再也不像两年前那样锐意进取。他对卖画没有了热情。

    那个时代,巴黎这座世界花都正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艳丽地绽放,新起的豪华建筑,不夜的街道,典雅而热烈的歌剧院,似乎永远在过节般的市中心……巴黎,处处灯红酒绿,老板们把咖啡馆扩张到新铺砌的人行道上,并尽可能为配套的娱乐活动留下空间,歌手和舞者吸引了一群群不同阶层的人群,几乎把可能的角落和广场都变成了热闹的露天剧场。新兴的印象派艺术家们整天跻身于其中,把如此这般的场景用作他们创作的素材……

    然而奇怪的是,一向对万事万物满怀兴趣的文森特对这一切似乎视而不见。或者,他已然经由初恋的受挫而虔诚专一地改宗了上帝;或者,从根本上说,对于这位来自荷兰北布拉班特的孩子,精致优雅或声色犬马的巴黎生活与他无缘。不管怎样,下班后,离开如今已了无兴趣的工作,他总是急匆匆穿过人群赶回寓所,迫不及待地打开心爱的《圣经》。第二天,他又常常不愿独自享受昨夜灯下产生的种种虔诚或狂喜的宗教体验,急切地希望与公司同事共享。这种过分的热情与他平时的独来独往恰成强烈反差。渐渐地,公司同事益发感觉他行为古怪,虽然有碍于森特伯伯的面子,但仍少不了背后的诸种议论和讥笑。对此,文森特也并非始终没有察觉,而且,与过去的辉煌业绩和美好人际关系相对照,他尤其感到伤害,感到孤独。

    更为严重的是,打从一开始引他上路、明里暗里一直帮助和保护他、并对他寄予重望的森特伯伯,现在也对他的行为公开表示异议了。森特伯伯赴巴黎出差时前往文森特住处看望,文森特又大谈诸如上帝之爱之类的话,森特伯伯失望之余含蓄而尖锐地批评说:quot;超自然的事情我或许不懂,然而,我清楚所有自然的事情。quot;文森特对此耿耿于怀,在致提奥信中将森特伯伯归入他所谓的quot;大多数人quot;,这些人不识人间英才,并间接导致了英才的早夭。他甚至以多疑症患者的口吻转述父亲某次对他的告诫,要提奥提防那种口蜜腹剑的人。 参见书信31号。

    换句话说,文森特身边发生的有关事情并没有让他多少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相反强化了他的宗教献身感,使他更深地沉浸于《圣经》所带给他的感动和安慰之中。 从心理学上说,文森特的上述一系列反应明显有着偏执和文饰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文森特身上比较突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模式。从本书大量有关描述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当然,这种心理反应模式也可以看作成就动机受挫的产物。

    与此相关的一个现象是,几乎在所有的书信中,文森特都习惯于使用这样一种结束语:quot;请永远相信我!quot;

    只有在星期天,他才允许自己离开心爱的《圣经》,走出近郊蒙马特尔高地(那是几年前巴黎公社与政府军决一死战的浴血场所;而文森特对此似乎也并不特别留意)自己的小屋,沿着高地的斜坡,一路往下穿过路旁的寒酸房舍和露天咖啡店(那儿充斥着公社幸存者、流浪艺术家或者涂脂抹粉的廉价妓女),径直走向巴黎市中区。他到市中区不为别的,只是想造访那儿的教堂而已。许多不同教派的宗教团体都在巴黎市中区保留有自己的教堂,文森特逐一拜访它们,从它们那里观摩体会不同的布道和仪式,寻求共鸣。看来,即便是类似宗教这样需要高度专一和虔诚的对象,只要与之产生了感情,文森特都会以那浑然、博大、庞杂的quot;文森特之爱quot;面对之。 大约一年多以后,凡·高在荷兰多德雷赫特地方一家书店当店员,当时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麦田里的人:凡·高简介 >麦田里的人:凡·高目录 > 第二节 在上帝与艺术之间·伦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