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一封奇怪的信
思甜quot;,在正式忆及那段quot;苦难的quot;往事、并论及它对后来自己人生道路的意义之前,文森特首先作了一段自我肯定、自我表白式的哲学概括。
无论是若干小时,或者若干日子,或者若干时期,事实上,在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时候,那时上帝的形象隐而不显;然而,对于那些在这样的时候——这样悲哀的时候——仍然爱着上帝的人,上帝并非完全隐匿不见,相反,在这些人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预见,充满了来自过去的声音:quot;主一直在引导着你向前,quot;quot;重新唤起古老的信仰吧!quot;如果遇到了始料不及的事情,那么,请更勇敢地拥抱我们面对上帝时的悲哀,并用更响亮的声音呼叫:quot;圣父,父亲!quot;
在这样充满自恋和英雄主义(即便是宗教式自恋和英雄主义!)的概括和铺垫之后,文森特一往情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12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是一个秋天,我站在[泽芬贝亨村]普罗维利私人学校门前的台阶上,望着那辆马车载着爸和妈妈向家乡驶去。直到今天,我还能在回忆中看到那辆黄色小马车远远地驶上马路,穿过牧场——马路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两旁是些稀疏的树木。头上是阴霾的天空,倒映在积水里。
大约两周后的一天,我正独自站在学校操场的角落里,有人来告诉我说,那边有个男子在打听我;我知道那是谁,片刻以后,我扑在 父亲 脖子上。那一刻,我心中所产生的,难道不就是这样的感觉吗——quot;因为你们是儿子,所以上帝 在你们心中放进了 圣子 的精神,大声呼叫吧: 圣父,父亲 quot;?那是那样一个时刻,其时我和 爸爸 都感到,我们都有一个 天父;因为 爸爸 也仰望着天空,在他心里有一个比我更响亮的声音在呼叫:quot; 圣父,父亲 !quot;[请注意引文中原有的黑体字。] 注意此处quot;父亲quot;和quot;天父quot;两者在写法上的混淆(都是大写的黑体字)。正如下文所述,这是文森特童年时期父亲慈爱神祗般的形象投影而成的心理定势,它表达了对父亲非常强烈的感情。参见下文第145页。
接下来,文森特开始把那段伤怀的往事与其后的生活对比起来,并从这种对比中引出了更为重要的、几乎是骇人听闻的结论:从那时[普罗维利私人学校时期]到现在,是十多年的流放生涯。——有一句话伴随着我们,而且似乎还将与我们一道成长——永远悲伤,又永远欢乐[着重号为引者所加]。
看来,文森特对自己的生活道路私下作了一个结论:从发生quot;普罗维利私人学校事件quot;的11岁那年到现在,其间12年的时间,原来整个是一段不堪回首的quot;流放生涯quot;!而这段quot;流放生涯quot;的开端,大概就在他进入泽芬贝亨村普罗维利私人学校的最初两周时间;更准确地说,就在他扑到前来探望的父亲脖子上quot;那一刻quot;。
那一刻,他发现了什么?他的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了不使本书的表述变得过于复杂,我们不得不尽可能简捷地引进生存论心理学的有关结论。生存论心理学指出了为人所特有的quot;生存悖论quot;:人既非天使又非动物。或者反过来说,人既是自然界中几乎无所不知的智慧之神,又带着与生俱来的被造性和必死性,由此决定了人在心理深处根本的分裂和脆弱,使人产生生与死的恐惧。为了生存,人必须以伦理-人际关系(包括狭义的家庭伦理-人际关系和广义的社会伦理-人际关系)为前提和背景形成某种人格系统,这样一种过程被称为移情。<u>http://</u>
一般而言,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