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3
    五

    最后, 我要讨论顾颌刚先生的《从(吕氏春秋) 推测(老子>之成书年代》(《史学年报》四,页一三——四六)的考据方法。此文的一部分,我在上节已讨论过了。 现在我要讨论的是他用《吕氏春秋》 引书的“例”来证明吕不韦著书时《老子》还不曾成书。

    顾先生此文的主要论证是这样的:

    第一,《吕氏春秋》所引的书是不惮举出它的名目的。所以书中引的《诗》和甚多,《易》也有,《孝经》也有,《商箴》《周箴》也有,皆列举其书名。又神农、 黄帝的话, 孔子、墨子的话,……亦皆列举其人名。”这是顾先生说的《吕书》“引书例”。

    第二,然而“《吕氏春秋》的作者用了《老子》的文词和大义这等多,简直把五千言的三分之二都吸收进去了,但始终不曾吐出这是取材于《老子》的。”

    因此顾先生下了一个假设:“在《吕氏春秋》著作的时代,还没有个本《老子》存在。”

    我对于顾先生的这种考据方法,不能不表示很深的怀疑。我现在把我的怀疑写出来供他考虑。

    第一,替古人的著作做“凡例”,那是很危险的事业,我想是劳而无功的工作。古人引书,因为没有印本书,没有现代人检查的便利;又因为没有后世学者谨严的训练,错落几个字不算什么大罪过,不举出书名和作者也不算什么大罪过,所以没有什么引书的律例可说。如孟子引孔子的话,其与可以相对勘的几条之中,有绝对道严不异一字的(如卷三,“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有稍稍不同的(如卷五“大哉尧之为君”一章),有自由更动了的(如卷五“君幕听于家宰” 一章,又卷六‘阳货欲见孔子”一章,又卷十四“孔子在陈”一章),也有明明记忆错误的(如卷三“夫子圣矣乎” 一段,对话的M论语》作公西华,《孟子》作子贡,文字也稍不同。又如卷〔‘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桃剧作孔子告樊迟的话,而《孟子》作曾子说的话人我们若论作孟子引书凡例,将从何处作起?

    即以《吕氏春秋》引用《孝经》的两处来看,就有绝对不同的义例:

    一、《察微》篇(卷十六)

    雅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宁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以孝经储焕章》)

    二、《孝行览》(卷十四)

    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故其亲不敢慢人。爱散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孝经·天于章》)

    前者明举“样经》日”,而后者不明说是引《孝经》,《吕氏春秋》的“引书例”究竟在哪里?

    第二,顾先生说《吕氏春秋》“简直把储子》五千言的三分之二都吸收进去了”,这是骇人听闻的控诉!我也曾熟读五千言,但我读《吕氏春秋》时,从不感觉“到处碰见”储子》。所以我们不能不检查顾先生引用的材料是不是真赃实据。

    顾先生引了五十三条《吕氏春秋》,其中共分几等:

    (甲)他认为与《老子》书“同”的,十五条。

    (乙)他认为与《老子》书“义合”的或“意义差同”的,三十五条。

    (丙)他认为与《老子》书“甚相似”的,二条。

    (丁)他认为与《老子》书“相近”的,一条。

    最可怪的是那绝大多数的乙项“义合”三十五条。“义合”只是意义相合,或相近。试举几个例;一艄老》)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四八)

    (《吕》)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精谕》)

    二、(《老》)不自见故明(二二)。自见者不明。(二四)

    (《吕》)去听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儒简介 >说儒目录 >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