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3
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以任数》)

    三、(《老》)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二六)

    以《吕》)以重使轻,从。以《慎势》)

    这种断章取义的办法,在一部一百六十篇的大著作里,挑出这种零碎句子,指出某句与某书“义合”,已经是犯了“有意周内”的毛病了。如第三例,原文为放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以重使轻,从;以轻便重,凶O试读全第(《棋势》篇),乃是说,“欲定一世,安黔首之命,其势不厌尊,其实不厌多。”国愈大,势愈尊,实力愈多,然后成大业愈易。所以胜费小国不如邹鲁,邹各不如宋郑,来郑不如齐楚。“所用弥大,所欲弥易。”此篇的根本观念,和《老子》书中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可说是绝对相反。顾先生岂不能明白此篇的用意?不幸他被成见所蔽,不顾全篇的“义反”,只寻求五个字的“义合”,所以成了“断章取义” 了! 他若平心细读全篇,就可以知道“以重使轻,从”一句和《老子》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一章决无一点“义合”之处了。

    其他三十多条‘又合”,绝大多数是这样的断章取义,强力牵合。用这种牵合之法,在那一百六十篇的《吕氏春秋》之内,我们无论要牵合何人何书,都可以寻出五六十条“义合”的句子。因为《吕氏春秋》本是一部集合各派思想的杂家之言。无论是庄子,苟子,墨子,慎到,韩非(是的,甚至于韩非!)都可以在这里面寻求“义合”之句。即如上文所举第一例的两句话,上句“至言去言”何妨说是“义合”于批语》的“予欲无言”一章?下句“至为无为”何妨说是“义合”于优语》的“无为而治”一章?

    所以我说,“义合”的三十多条,都不够证明什么,都不够用作证据。至多只可说有几条的单辞只字近于今本《老子》而已。

    再看看顾先生所谓“同”或“甚相似”的十几条。这里有三条确可以说是“同” 于《老子》的。这三条是:

    四、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吕·乐成》篇)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四一章)

    五、故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稻之所伏。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制乐》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老》五八章)

    六、故曰,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于确而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以吕·君守》篇)

    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吕·论人》篇)

    不出于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已身者平?(《吕·先己》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确,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四七章)

    除了这三条之外,没有一条可说是“同”于《老子》的了。试再举几条顾先生所谓“同”于《老子》的例子来看看:

    七、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吕·大乐》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信,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敢,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民是为憾恍·,…代老件四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遭,强为之名日大。(《老》二五章)八、天地大矣,生而弟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吕·贵公》篇)全平万物而不宰,泽被天下而莫知其所由始。以吕·审分》篇)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儒简介 >说儒目录 >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