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①
7000年前的人们已有如此高超的劳动手段。此外,大片保存带有榫铆结构的大型干栏式木构建筑也堪称为河姆渡文化中的突出成就。这种以木(或竹)柱作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上面建筑住房,下面圈养家畜的quot;干栏式quot;大长屋木构建筑,至今华南地区不少地方仍沿用不衰!
在陶器制作上,虽然河姆渡遗址中陶器多为手制,且种类不多,但已出现了quot;甑quot;(也就是像蒸锅的器皿),人们已会利用蒸气热来蒸熟食物也确实是了不起的。(这里还可提一句,世界上最早的瓷器产地也是在地处长江下游地区的上虞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下游地区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玉器,玉器中的玉琮和玉壁是以后商周的贵重礼器,有些专家认为,玉器制作和用于装饰是起源于南方的。在有些遗址出土的玉琮上出现有圆圈纹(回纹)、饕餐纹,陶器上出现雷云纹,而这些图案均为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主体图案,故有些专家认为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也应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追溯渊源。
不难看出,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繁盛之时,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也正在创造着自己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古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漫长的石器时代以后为铜器时代所替代。近年来在江西清江吴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发现两处商代遗址,证实了至少在2000年前,这里已发展了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最近在江苏、安徽、浙江和云南等省还先后发现几批青铜农具,为古代文献中有关青铜具的记载提供了实证。因此,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沙流域的古文化,对青铜时代文化的产生和发现都有很大的影响,专家们在研究了长江下游的青铜文化后指出,过去传统观念以为南方长期在文化上落后于北方,实在是一种误解,应该改变旧观念。无数的考古资料已表明,夏商文化正是汲取和融合了两大流域南北双方的优良传统而发展起来的。
从物质文明的发展,已经清楚看到了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孕育和成长的基本面貌。然而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的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代表着人的活动--人们的迁徙和接触。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必然也是中华民族本身孕育和发展的中心。因此除物质文化外,还可以从远古祖先本身的研究来探索和阐述远古文明的产生。很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由于缺少足够的资料,试图勾画史前人类,特别是与现代人群关系最密切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发展图景,确实困难不少。
从现在拥有的资料可以看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骨骸上已反映出南北分型的趋向。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至华南地区人骨遗骸的形态特征上有更为明显的差异。
现代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蒙古人种),若加细分或可分为南、北两个基本类型,亦可分为三个类型,即分布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蒙古、东北各省的中国北方人(简称quot;华北人quot;),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中国中部人(简称为quot;华中人quot;)以及分布在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中国南方人(简称quot;华南人quot;)。在古史传说上,黄河流域主要是分布了quot;华夏集团quot;(中原地区)和quot;东夷集团quot;(东部临海地区);在长江流域上游为氏羌族,中游为quot;苗蛮集团quot;,而华南地区主要为古代越族。根据现有资料推断,正是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南北分型的基础上,产生了远古的这几大集团,以后逐渐演化为现代华北人、华中人和华南人,他们主要就是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自然还包括南方其他地区)的古文明的哺育下而成长起来的,而同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