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时光倒流一万年①
锥与一件粗制的骨针。后经贾兰坡教授等鉴定,认为该遗址的年代属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不久,又在洞外的堆积物中找到一件磨光石斧,遂被裴文中教授认为应属于新石器时代。自1973年以来,该洞又经柳州市博物馆的清理,陆续有所发现。1981-198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柳州博物馆组织联合发掘队,继续在此清理和发掘,获得了大量的动物化石残骸,其种类达30种之多,还有两颗人牙化石和包括500多件石制品在内的文化遗物。经研究证实,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91-1993年,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有关古生态环境与古文化的新一轮研究;经各方面专家的通力合作,再次确认这个洞穴遗址的堆积物层序清楚,连续而无间断,层内富集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是中国南方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

    此洞穴遗址的堆积物厚度达3米,堆积物的东侧部可划分为8层,西侧部可划分为10层,东侧部的第7层与西侧部的第3层底部至第4层顶部在洞穴中部相连接,形成一个巨厚的横贯全洞室的钙华板层。经详细分析研究,堆积物中包含5个文化层,各文化层(自上而下)发掘的重要文物见表1。

    表1各文化层的重要文物

    层序文物

    第一文化层(东1、3层)含原始陶片、通体磨光石器(包括quot;重石quot;)

    第二文化层(东4层)仍以粗犷的砾石工具为主,并出现原始磨刃石斧、磨制端部的骨角器

    第三文化层(东6层)石器以砾石工具为主,并合穿孔砾石(quot;重石quot;)、赤铁矿粉

    第四文化层(西4层)出现众多细石器风貌的燧石小石器、箭镞和原始磨制品

    第五文化层(西5、7层)典型的旧石器器物、并出现不少燧石小石器、准箭头。人牙化石出现此层

    白莲洞遗址层位连续且无间断,考察中共测得堆积层的25个绝对年代数据,几乎每一重要层位都有具体年代数据,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如此详测年代的一个遗址,研究确认时间跨度达3万年(东1层距今7080±125年~西10层距今37000±2000年)。五个文化层的年代分别为:第一文化层为距今7080±125年~11160±5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13550±59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14650±270年;第四文化层距今19910±180年~26680±625年;第五文化层距今26000~3000O年。由此,原始人在白莲洞陆陆续续生活了2万多年。

    对这五个文化层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归纳,结合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可以明显地看出代表石器时代连续的三个文化阶段,即白莲洞Ⅲ期文化(第一文化层),代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白莲洞Ⅱ期文化(第二、三文化层),代表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文化,即中石器时代文化;白莲洞Ⅰ期文化(第四、五文化层),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

    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白莲洞Ⅰ期文化处于距今1.8万~3万年之间,由于最后一期冰期的降临,当时气温呈下降趋势。但在前期,大约距今2.6万~2.8万年间尚有一个间冰段。过了这个间冰段之后,遂进入盛冰期(距今1.5万~2.3万年间),此时气候要较今日干冷得多。故植被方面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转向温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的生态景观,而山区为寒温或温性针叶林。此时的哺乳动物群为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当盛冰期来临时,该动物群中的喜暖动物逐渐向南迁徙而去。

    处于白莲洞Ⅰ期文化时期的白莲洞人经济生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狩猎对象中含有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中的大型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时光倒流一万年简介 >时光倒流一万年目录 > 时光倒流一万年①